腸胃道保健就靠益生菌

【文/吳靜美 】
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產品,每一種都宣稱含有各種不同的益生菌,對人體很有助益,而益生菌是什麼菌?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指出,益生菌是一個通用的名詞,只要是一些微生物、對人體有益的菌種,都可以稱之為益生菌。
不過菌種要經由攝取進入人體,到達其他部位要對人體有益並不容易,因此,目前益生菌主要指的是在腸胃道及其附近(包括陰道或肛門等部位),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好菌。
From:常春月刊電子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超級病菌亂竄!乾淨醫院在哪裡?

英國研究,三分之一的血壓計套袖口有梭狀芽胞桿菌。
台灣勞委會公佈,44%的台灣醫生穿了超過兩星期白袍還不送洗。消基會調查,進出醫院後的雙手最多可驗出八萬多個細菌。
各種病菌在醫院內無所不在,無孔不入。
引發的院內感染已成為本世紀之毒。
病菌四處旅行,已經在美、英、澳等各國奪走許多生命。
素有「亞洲乾淨之國」稱譽的新加坡,三分之一的醫院拿到JCI國際醫院評鑑。
「門診大廳內沒有川流不息、紛嚷喧譁的民眾,看不到行色匆匆、動作緊張的醫護人員,住院病房也看不到病人吊著點滴瓶四處遊走或醫護人員推著病床在走廊、電梯間橫衝直撞……」
這是《康健》獨家專訪新加坡醫院的現場直擊,醫院內乾淨、明亮,為感控工作打下基礎。
五年前,SARS狠狠教訓了全台灣
五年後,我們準備好了嗎?
台灣有哪些醫院在朝「乾淨」邁進?
文/林芝安 攝影/陳德信
From:康健電子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吃紅麴降膽固醇?等一下

紅麴具有降膽固醇效果,但如果長期服用紅麴製品,可能危害你的肝及腎。
康健雜誌81期 文.李怡嬅 攝影.邱瑞金
紅麴入菜是福州人與客家人的傳統飲食習慣。紅糟醬入菜的菜餚也散見在各種食譜中,紅糟肉、紅糟雞,鮮紅的色澤看了令人食慾大增。
國內掀起紅麴熱,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內外研究陸續發現紅麴有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漸漸成為健康市場的新寵。
也有愈來愈多人在教人如何自製紅麴。市面上紅麴製品更如雨後春筍般推出,紅麴膠囊、紅麴米、紅麴香腸……。
可是,把關健康食品的衛生署及研究紅麴的學者卻告誡大家,要小心吃紅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康健》告訴你……
From:康健電子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夏天常見的急性腸胃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消化系內科 陳明楨醫師
夏天溫度高,飲食上,就較喜好偏清涼或生冷的食物及飲料,如生魚片,但也因夏季食物保存不易,加上食物處理不當,容易腐壞或受污染,細菌容易孳生,假如不特別注意食物及水的的新鮮、乾淨程度,就會增加細菌性腸胃炎的機會,也就是會發生夏天最常見到的急性腸胃發炎。
急性腸胃發炎的普遍症狀為噁心、嘔吐、肚子漲、肚子絞痛、大便水水、排便次數較平日頻繁,多數的腸胃炎症狀輕微,只要將細菌排放出來,通常三天左右會改善,如果腹瀉、腹痛症狀一直持續,可能會導致發燒、脫水、體力不支、精神狀況不佳、水分流失導致休克,必須立即就醫治療,勿隨意吃止瀉藥,否則會延長細菌在腸道時間,反而增加疾病嚴重程度。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認識腸病毒 II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小兒科 主治醫師 余進光
腸病毒有哪些表現?
可以引起很多種的疾病~從沒有症狀到重症死亡:
(一)大多數(50-80%)感染者,沒有特殊臨床症狀或症狀很輕微(只有一點舒服),過幾天就好了。這些不明顯的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
(二)少數感染者會有症狀,其中:
(1)大部分呈現:非特異性的發燒:會比較倦怠,比較煩燥,胃口差,嘔心,嘔吐,肚子不舒服,拉肚子,喉嚨痛,小感冒,頭痛,肌肉痠痛,眼睛有點紅,喉嚨有點紅,皮膚會出點疹子),平均燒3天,不舒服前後大概4~7天。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泡疹

身體太過疲累、免疫力低時,當心泡疹病毒感染!
一名50歲的董事長,前陣子忙於工作,日前因右眼視力模糊到診所就醫,被診斷為葡萄膜炎,治療1個月卻不見起色。轉到市醫治療,發現他的視網膜已經破洞、剝離,視網膜上還累積了很多分泌物,檢查後確定是泡疹病毒引起的急性視網膜壞死症候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蔡景耀表示,這種泡疹病毒侵犯眼睛的狀況,臨床上很少見,發生率低於0.1%,但是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失明的機率很高,根據統計,因泡疹病毒影響、導致視網膜剝離的機率,高達9成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一名90多歲的老太太,在膝蓋貼敷含中藥的膏藥,結果皮膚竟然開始長水泡,過了幾天就發黑腫脹,最後甚至需截肢保命;對此,中醫師表示,膏藥最多貼4小時,皮膚容易過敏者更要小心,如果有灼熱感要馬上撕掉,絕對不可以隨便搔抓患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賴榮年表示,門診裡也曾碰過貼了不適當的藥膏,再加上密封敷貼,結果導致局部皮膚起水泡、甚至潰爛的案例;也曾看過有病患貼了藥膏,皮膚過敏長疹子,患者覺得癢抓破皮,細菌侵入,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個案。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非洲出血熱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王世傑
非洲安哥拉最近爆發馬柏格病毒(Marburg virus)傳染,至少已經奪走230條人命,截至目前為止,疫情仍未受到控制,雖然台灣與安哥拉並沒有正式邦交,一旦蔓延至南非,當地不少台商及台灣去的觀光旅遊團,疫情進展仍需密切注意,必要時可採取某些預防措施。
馬柏格病毒源於1967年,Hoechst AG製藥公司位於德國馬柏格市的科學家,遭到來自烏干達非洲綠猴(Cerocopithecus aethiops)的感染,一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接著爆發嚴重的出血熱,病患同時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員工以及救治的醫療人員,南斯拉夫也爆發類似疫情,一位獸醫接觸了裝載在同一艘貨輪的動物,遭受感染之後,傳染給其他人,發生馬柏格市類似的狀況,當時對這種病毒完全束手無策,即使在公共衛生非常發達的歐洲,還是引起相當震撼,最後的死亡率為22%,倖存者的下場非常悲慘,往後的歲月仍殘存數種不幸的後遺症,包括全身倦怠、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毛髮脫落、不孕以及精神錯亂的症狀。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耶爾辛─鼠疫菌的發現者

作者:鍾金湯 美國曼菲斯大學生物科學系? 劉仲康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耶爾辛的家世與求學經過
亞歷山大‧耶爾辛(Alexandre Emil John Yersin, 1863-1943)(以下簡稱耶爾辛)於一八六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在瑞士靠近洛桑附近的一個名叫拉瓦克的村莊中。父親是軍火工廠的負責人,也是一位業餘的昆蟲學家,他的家庭就住在這間軍火工廠內。不幸的是,在他出生前的三個星期父親便過世了,因此母親獨力將他撫養成人,並供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幼年的耶爾辛對於科學與大自然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收集了許多昆蟲的標本。一天,在家中的閣樓上發現了父親遺留下來的顯微鏡及一些解剖用具,這更激發了他對生物學的興趣,並立下習醫的志願。耶爾辛在洛桑完成他的中學教育,並進入當地的一所大學就讀。不久之後,在一位公共衛生醫師,也是他家庭的長期朋友的鼓勵之下,二十歲的耶爾辛於一八八三年申請進入德國的馬堡大學習醫,之後又轉到巴黎醫科學院,並在此獲得醫學學位。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04年7月,379期,24~29頁
國科會-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漢生醫師─痲瘋病研究的先驅

作者:鍾金湯 美國曼菲斯大學生物學系 劉仲康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痲瘋病(leprosy)又名癩病,正式學名為漢森症,是一種侵犯皮膚及週邊神經之疾病,由痲瘋桿菌(Mycobacterium leprea)又稱漢生桿菌(Hansen bacillus)所引起。相傳埃及在西元前數千年即對痲瘋病有所記載,印度、中國等古文明國家也在早期的古籍或藝術品中對此病有所描述,而基督教聖經中出現痲瘋病一詞更高達 54 次之多。感染這個疾病後,往往會造成皮膚與神經組織的損傷,容貌變形、手足畸型、甚至殘障,引起社會大眾的心理恐慌。即使在醫藥科學發達的今日,每年世界各地仍有數百萬人感染痲瘋病。
身世與求學經過
漢生(Gerhard Henrik Armauer Hansen, 1841-1912)於一八四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出生於挪威的卑爾根(Bergen)。他的雙親共育有十五位子女(十男五女),漢生排行第八,父親克勞斯(Claus Hansen)本是一位經濟狀況良好的批發商人,但是在一八四八至一八五一年間因歐洲革命動盪導致的信用緊縮期間破產了,因此後來到一家銀行擔任出納員勉強養家活口。他的母親伊麗莎白(Elisabeth Concordia Schram)是一位出身卑爾根社交界世家的子女。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04年9月,381期,42~47頁
國科會-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Pages: 1 2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