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腸病毒 II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小兒科 主治醫師 余進光
腸病毒有哪些表現?
可以引起很多種的疾病~從沒有症狀到重症死亡:
(一)大多數(50-80%)感染者,沒有特殊臨床症狀或症狀很輕微(只有一點舒服),過幾天就好了。這些不明顯的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
(二)少數感染者會有症狀,其中:
(1)大部分呈現:非特異性的發燒:會比較倦怠,比較煩燥,胃口差,嘔心,嘔吐,肚子不舒服,拉肚子,喉嚨痛,小感冒,頭痛,肌肉痠痛,眼睛有點紅,喉嚨有點紅,皮膚會出點疹子),平均燒3天,不舒服前後大概4~7天。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2)少部分呈現:
A.手足口病:通常在手心,手背,腳掌,腳背,口腔咽喉,舌頭,牙齦甚至嘴唇,膝蓋,肛門口旁邊會出現散在性的小水泡,之後破掉留下暗紅色,壓起來會痛的小斑點,小水泡在1週內會消退,有些會發燒,但有些不會燒。少數手足口病患者會合併嚴重的神經併發症。
B.咽峽炎:散在性的小水泡或潰瘍主要出現在後咽壁,也可出現在上顎,咽頰或扁桃腺上。發燒約1~4天,所有症狀要消退大概要3~7天。
C.呼吸道的症狀-喉嚨痛,流鼻水為主,其他還有肋膜痛。
D.腸胃的症狀-肚子痛,嘔吐,輕微拉肚子。
E.神經的症狀-無菌性腦膜炎,腦炎,麻痺,神經後遺症,甚至死亡。
F.心肌炎,心包膜炎-死亡率達4%。
G.肌肉炎,關節炎。
H.新生兒感染-(a)垂直感染-媽媽傳給嬰兒(b)水平感染-被家中其他人感染。
什麼時候會有危險性?
發病7天內是重症的危險期,因口腔的水泡及潰瘍疼痛會不願意吃東西及喝水,就容易造成脫水。小嬰兒更可能因長期的脫水而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避免腸病毒感染
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要預防腸病毒,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一)正確洗手( 濕、搓、沖、捧、擦等五個步驟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接觸或餵食嬰幼兒前最好能換衣服。
(二)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三)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兒童玩具應常消毒,清洗)。
(四)罹病之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適當補充水分,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一直到沒有發燒為止。
(五)增強個人之免疫力,平時應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
(六)沒有經過煮沸的水,不可用來泡奶或飲用。
(七)一般小學或托兒所發現有2個人同時感染腸病毒時,大部份會停課1~2週。
(八)家中若有幼童病患時應注意妥善處理其排泄物,更換尿片之工作檯面要徹底消毒,處理尿片之事前事後均應正確洗手。
(九)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
(1)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等神經併發症在發疹2~4天後出現。
(2)肌抽躍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持續嘔吐。
(4)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