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夏痔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急診中心劉富舜醫師
在外科門診中常聽到患者痛苦的說:「醫生,我肛門那里長了個肉瘤,痛得不能坐已經三天了!」在扒開病患的臀部之後,赫然發現在他的肛門口十一點方向處,有一個光亮腫塊,中央部份呈青紫色,我告訴患者:「是個外痔,裡有瘀血才會那麼痛。」一般人都以為冬天穿著厚重溫暖、常吃火鍋,痔瘡較容易發作,其實正好相反,痔瘡最容易在夏天發作。
在臨床上分內、外痔,取其位置在齒狀腺以上為內痔,以下為外痔。通常「內痔」的症狀為出血,尤其是大便時有鮮血流下,量多時會將馬桶染得鮮紅,流血過多時甚至造成貧血。「外痔」的症狀則除了出血以外,還會有上完大號以後肛門外翻的情形,嚴重者還為有脫垂、絞厄、血栓等併發症。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內痔在直腸黏膜下沒有什麼感覺,所以不會覺得疼痛;而外痔在肛門皮膚中有敏感的痛覺神經,一旦併發症發生就會有激烈疼痛。
醫師在解剖上直腸黏膜與皮膚的交界線時,可以看到因括約肌收縮而呈波浪狀的齒狀腺,縐摺成約二十幾束的柱狀形態,每一條柱狀體的底部就是血管叢的所在處,所以古人說「痔」者「柱」也。此膜下血管叢原為一正常的保護墊,能將肛門完全封閉,用以防止水便外滲。但是,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此處亦成為長期血液墜落、積壓、增加之處,青春期之後,會因人體的長高長大,腹壓增加迅速,逐漸產生痔瘡,故有俗語云:「少年得痔」,還有其他如肝硬化、習慣性便秘、懷孕等,病理及生理因素也會使痔瘡惡化。
一般來說,夏天時以「外痔血栓」形成最多,冬天則以「內痔出血」為主,內痔出血時,通常以藥物、栓劑治療就可以自然止血,嚴重者以內痔結紮,及硬化注射方式治療。至於為什麼在夏天時容易發作痔瘡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水份攝取不足。夏天是流汗的季節,人體的水份會隨著汗水流失,當流了汗卻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時,血管中的血液黏稠度就會增加,在肛門附近的痔靜脈回流減緩,血流速度慢到一個程度就會形成「血栓」,這就是「外痔血栓」。「外痔血栓」的形狀從小如米粒到大如葡萄,數目則以一個至數個,甚至整個肛門翻腫、流血、疼痛難當,稱之為「痔瘡急性發作」。
臨床上小血栓可以「血栓溶解藥膏」局部塗擦,及熱水浸泡的方式來治療,數天後血栓就會自行溶解消散;如果局部療法無效,或是反覆發作的大型血栓,則以手術行「痔切除」可保以後不再復發。
痔瘡的預防之道別無他法,個人的生活起居、排便習慣要規律,及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在夏天則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您長了外痔(不論是否發作),建議您每天至少補充3000cc的水份,這樣您就可常保與您的痔瘡相安無事了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