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吃豆腐的四大亂象 你投資了吸血鬼公司嗎?

文/郭庭昱
「絕不投資看不懂的公司」,這是美國股神巴菲特的名言!
在台灣,四百多家上市櫃公司集中在三天開股東會,
在這一年一度直接面對股東的日子,
卻有近四成的公司選擇撞期,技術性地將小股東擋在門外。
部分不希望股東瞭解、不聽股東意見的公司,可能就是「吸血鬼公司」,
正一點一滴的吸食投資人的血汗錢!
From:391期今週刊

巴菲特靠著投資成為美國第二富豪,在於他過人的眼光,洞悉有價值的產業以及經營階層。在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東大會,他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如果我看不懂某家企業的財務報表,就表示該企業的管理階層不希望我看懂,如果管理階層不希望我看懂,那其中就可能有什麼不對勁。」當然,投資大師除了財務報表,還會觀察經營階層的決策、言行,他更重視的是,那些隱匿在財務報表外、讓股東吃虧的事。
‧ 亂象一 四百家集中在三天開股東會
今年,台灣股市有三個黃道吉日,六月十一、二十五日各有一百多家上市櫃公司開股東會,十五日更突破二百家公司。其中,金融業集中在十一日,電子業則在十五日,相同產業、股東會撞期的情形以今年最嚴重,各公司表面上辯稱是巧合、私底下承認是迴避職業股東的作法,已經深深傷害了絕大多數的善良投資人。
就連主管機關證期會副主委鍾慧貞都公開喊話,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並且建議投資人如果不克參加股東會,可以行文給上市公司,並將副本交給投資人保護中心和證期會,大家一起來監督公司。近來積極推廣公司治理的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葉銀華,更是提倡「股東行動主義」,讓上市公司訊息更透明,股東可以研判公司好壞,實際維護股東的權益。
台灣股市中有八成是散戶投資人,不能參與開股東會,當然是一大損失,但是這種「技術犯規」目前無法可管。股東積極自保的做法,就是深入瞭解上市公司,避開傷害股東權益的吸血鬼公司,不但能保障投資績效,長期下來也能淘汰專吃股東豆腐、心態不正的公司。
‧ 亂象二 員工分紅市值超過全年獲利
在外資專業投資法人的心中,對股東權益傷害最大的就是員工分紅配股,在五月底總統與外資代表見面時,就有幾位外資提到,如果員工分紅的問題不解決,絕對會損害外資長期投資台股的意願。
在員工分紅的議題上可分為幾個層面,最重要的是股東應充分認知,再來評斷是否值得。因此,分多少?合不合理?怎麼分?這是股東的三大重點。
目前而言,電子業的分紅最普遍,但由於是以面額十元計算,在財務報表上看起來分得不多,但是若以股票的市場價值計算,則是十分驚人,有些公司員工分紅的市值超過當年盈餘的一半以上(見表一)。例如IC(積體電路)設計公司的揚智、矽創,其員工分紅的市值都超過去年的獲利,還有如股價超過百元的高價股旺玖、威剛、力特、立錡、宏達電等,員工分紅都很高,且是以股票為主。
再以員工分紅總額觀察,去年以台積電一三○億元最高,其次為鴻海、友達、聯發科、華碩,分紅超過十億元的公司都是電子股,只有中鋼是傳統產業,但分紅額度佔去年獲利六.六%,以中鋼的規模而言,幾位專家都認為在合理的水準。但是電子股動輒三、四成的高分紅,股東們則要更深思熟慮。
‧ 亂象三 公司虧損下員工還大領股票
員工分紅的金額合不合理,雖然是見仁見智,但仍有幾個層面考量。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周建宏會計師認為,從員工的貢獻度而言,草創公司的員工貢獻相對大,比重可以較高,至於大型成熟的公司,員工分紅的比重就應節制,才能創造股東、員工雙贏。
以員工分紅的先鋒聯電、台積電而言,就有十分有趣的對比。台積電員工分紅佔純益比重二七%、聯電一八%,代表聯電的員工比較節制嗎?聯電去年淨利一四○億元,但是其中來自於處分投資利益達到六十五.七億元,主要是處分聯發科獲利三十一億、友達十七億元、聯詠十三億。
平心而論,這些獲利和員工的努力並不相關,其投資的資金也是來自於股東出資,因此,聯電的員工分紅二十五億元,大約是本業獲利的三成;台積電純益幾乎完全來自於本業,相較之下,聯電經營績效雖不及台積電,但員工分紅的比率還略高於台積電。
除了員工分紅對於獲利的侵蝕外,決策者如何分配股東、員工的報酬也值得注意。過去,華碩為了不擴張股本,採行「股東分現金,員工分股票」,造成軒然大波。現在,還是有部分公司依然如故,這種作法的確最不會造成股本膨脹,帳面的每股盈餘(EPS)也會很好看,但股東依然是吃悶虧。
在「股東領現金、員工領股票」現象中,最誇張的是IC設計公司的威盛,公司虧損,員工依然可領到價值五億元的股票。由於晶片組業務不理想,轉投資光碟產品又碰到聯發科極大的壓力,威盛去年虧損十六億元,股價跌破三十元,創下歷史新低,過去威盛的股價最高達六百多元,現在看來是遙不可及,股東們除了要忍受虧損、股票賠錢外,威盛的員工竟然還可以領股票,其市值大約值五億元。雖說人才是IC設計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這種作法對股東是否公平,值得深思。
宏碁近年來致力於業務聚焦,將心力放在品牌及通路的經營,也積極處分轉投資股票例如國碁(已併入鴻海)、友達、明基等,並將所得資金用以購買庫藏股,減少股本對於股東是好事,但是,在宏碁全力縮減股本、股東全部拿現金時,員工卻領股票,宏碁的股東倒是可以撥撥算盤算算。
‧ 亂象四 董監事報酬與獲利不成正比
當然,除了員工分紅的問題外,公司經營者的報酬是否合理,近年在國外也是熱門話題,例如迪士尼的執行長領取過高的紅利,就被法人股東擋駕,我國也逐漸重視此問題,例如台塑集團王永慶、鴻海郭台銘本身就是大股東,主動放棄董監酬勞,讓小股東十分窩心。目前我國有八家公司董監事報酬超過一億元,最高的公司分別是中信金控及仁寶,董監事報酬超過兩億元,至於英業達及遠紡,則是高董監事報酬的公司中,佔獲利比重最高的公司。
董監事經營公司的報酬自然應該和獲利成正比,但究竟要多少才合理呢?這也可以由股東來決定,如果從比重來看,像紡織類股的偉全,去年賺二三○○萬元,董監酬勞卻高達四七○萬元,將近是公司總獲利的二成,還有剛脫離官股色彩的台鹽,董監酬勞也高達千萬元,是否值得,股東們心裡有數。
美國在恩隆案爆發後,公司治理才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愈來愈多人把退休金寄望在股票投資時,上市公司的誠信及制度將更加重要,我國公司治理的觀念才剛萌芽,未來仍有待主管機關以及股東意識覺醒,才能讓上市公司監理制度更健全,投資人更有保障。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