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產前,必須問的6個問題

文/司晏芳
待產及生產時,我可不可以待在同一個房間?
醫院的樂得兒(LDR)產房可以讓孕婦從產程(Labor)開始,到生產(Delivery)、恢復期(Recovery)都在同一房間內度過,孕婦免受搬運之苦。
以往,當孕婦子宮頸口全開、胎頭快出來,護士會急忙把她推入產房,趕緊通知主治醫師來接生。
那時,孕婦陣痛正劇烈,頂著大肚子,從待產的床爬上又高又窄的推床,深怕一不小心跌下來,進入產房後,再從推床換上產檯。
From:康健雜誌53期
孕婦一上產檯,兩旁站的是陌生護士和醫生,眾人目光焦點集中在她身上,分分秒秒的時間成了最大壓力源,孕婦疼痛到極點,只想趕快結束生產。
即使我不願意過度介入生產,但是一上產檯,我也不由自主想拿剪刀、真空吸引器,趕快幫她生出來,」英國婦產科醫師葉學淵表示。
在台灣,許多醫院提供1~2間的LDR產房服務,自費約上千元不等。但是,台北縣板橋亞東紀念醫院在改建新大樓之際,投入1000萬元整建產房,使得所有自然產孕婦可以在LDR待產、生產,並不額外收費。
亞東醫院的LDR空間寬敞,裡頭還有電視、沙發椅,孕婦會覺得好像在家中生產,因為各式醫療設備隱藏在家具、圖畫後面,營造舒適、輕鬆的氣氛。
「原本院方擔心孕婦生產,血液會亂噴,LDR產房不易清理,但是使用兩年多來,這五間還像新的一樣,」婦產部產科主任林顯明說。
他表示,孕婦反映良好,每個月接生數目節節上升。從剛開始一個月接生四、五十個,現在一個月有七十多個,甚至到上百個。
待產及生產時,誰可以陪伴在我旁邊?
由生產的母親決定「誰」陪伴在她身旁,因為只有她本人最清楚在生產過程中「誰」最能給她支持,可以是準父親伴侶、家人或其他女性朋友。
待產期間,我可以走動與活動嗎?對於生產,你所建議的姿勢為何?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待產時,孕婦可以依照意願到處走動自由活動,待產與生產的時候,孕婦可以採取任何覺得最舒適的姿勢,或讓孕婦發揮最大能力的姿勢。(必要時,有醫學上的理由,讓孕婦必須採取某種姿勢)
你們如何照護待產、生產的婦女?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正常自然產的孕婦建議如下
1. 不要常規灌腸。
2. 不要常規剃陰毛。
3. 不要常規靜脈輸注。
4. 不要在待產時禁止進食或喝水,應該鼓勵孕婦補充口服液體。
5. 不要常規使用電子胎心音監視器,應採間歇性使用。
6. 不要常規施行會陰切開術,而是等有必要做才做。
前WHO婦幼衛生部主任韋格納說,在台灣過度醫療化生產的環境下,孕婦進醫院生產,面對任何醫療程序,不論有沒有侵入性,孕婦必須先問清楚「為什麼」,要求醫護人員解釋,但也不要一味排斥。
除了藥物,你們如何幫助我減緩生產時的疼痛?
照護孕婦的人應該知道除了藥物還可以如何處理產痛,諸如改變姿勢、淋浴、按摩或協助放鬆的音樂等等。
你們如何幫助我哺餵母乳?
世界衛生組織鼓勵,寶寶出生的1小時之內,應在母親懷中享受肌膚之親,並接受哺餵母乳的指導。他們鼓勵「母嬰同室」,嬰兒整天和整晚待在母親的身旁,當嬰兒有需要就能哺餵母奶,也利於刺激母親分泌奶水。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