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尬製造 買華碩?還是買和碩?

文/王毓雯
一九九三年,施崇棠在童子賢等四人的恭迎下,成了華碩的大家長;十七年後,最初的創始團隊全數離開華碩,部分在和碩重新聚首,截然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重新出發,分家後的華碩、和碩還能創造當年的奇蹟嗎?

今年的六月一日將被標記在華碩與和碩的大事紀上,因為這一天,品牌的華碩與製造的和碩從營運到股權完全切割,六月二十四日兩家公司同日掛牌後,就此將步上截然不同的路。
改頭換面的和碩,第一步就是把原本清一色是華碩電腦法人代表的董事會成員提前解任,邀集了知名律師陳長文、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等多位名人,一同加入和碩董事會。當中較特別的是監察人周明智,他看似沒沒無聞,卻是僅次於童子賢、徐世昌、謝偉琦、廖敏雄等華碩四位創辦人之後,進入華碩的第五號員工。除了謝、廖已退休多年外,華碩、和碩分家三年後,華碩前五號員工中的三人又重新在和碩聚首,「一個也沒留」地離開了華碩。童子賢和碩「二次創業」。
童子賢和碩「二次創業」
二○○七年華碩決定把製造部門分割為和碩時,即便眾所周知童子賢是「做品牌的人」,但他還是在施崇棠的殷殷期盼下,礙於情勢接掌了和碩。「大家都覺得製造代工會比較辛苦,所以一定要有夠分量、夠資深、能凝聚向心力的大股東『坐鎮』,童子賢就這樣出線了,」前華碩一級主管說。童子賢被問及這個議題時,也總是苦笑以對。
雖然製造不是童子賢的「第一志願」,但據悉他現在相當投入,而且「做得很開心」。據轉述他與徐世昌還動念,打算將自己手上的華碩股票(原總持股比達三·八四%)轉為和碩股票後信託,仿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作法,未來將孳息當成員工紅利;不過求證童子賢時,他並未回應。但前華碩高層也說,童子賢若是為提振內部士氣如此做,他並不訝異。
與華碩合作多年的供應商也說,在童子賢、徐世昌坐鎮下,和碩內部向心力愈來愈強;而和碩近日也與鴻海共同接獲蘋果 iPhone 4G的手機訂單,兩家合計年訂單量約一千萬台(鴻海接單量較高),接單效益最快於十月反映在和碩財報上。不過筆電代工訂單因為前置期較長,連和碩總經理程建中都無奈地說,雖然爭取新客戶陸續有斬獲,但非華碩的訂單要到明年才會放大量。
施崇棠人馬穩固華碩地位
固然童子賢接下來與廣達、鴻海這些「大咖」有場硬仗要打,但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日子也沒輕鬆到哪裡去。對內,有管理議題;對外,華碩更要面對HP、宏碁等勁敵。
從目前華碩的權力結構來看,副董曾鏘聲是施崇棠的妻舅,執行長沈振來是施崇棠台大電機系的學弟,沈振來長年在華碩任職,儘管華碩創始團隊中,有人認為他的能力不敷現職所需,但他執行專案的能力、認真程度與過人的記憶力,仍廣受合作夥伴肯定。
相較之下,曾鏘聲頗受爭議。周明智早年就曾在股東會上重炮轟擊曾鏘聲,最後還因而擔任華碩監察人、親自監督;某華碩前高層也說:「曾鏘聲對華碩沒有戰功,不過奇特的怪點子倒是一堆。」他還說如果不是分家,「曾怎麼可能坐到現在的位子?」不過,被問及形象清新、廉直的施崇棠,何以有如此具爭議性的人事布局時,說盡施崇棠好話的老部屬們,一個也答不上來。
對內服眾只是一環,華碩要如何重拾創新力,才是施崇棠最大難題。「以前華碩有小筆電等開創性的產品,但○八年底重大虧損後,這個創新的能力卻不見了,現在華碩的產品策略,幾乎與宏碁沒兩樣,」有投資人就在日前的華碩法說會上如此質疑。
與其他品牌的差異性不再,價格策略也不如宏碁俐落,加上歐洲市場占營收比高(第一季四一%),使六月二十四日重新掛牌的華碩股價蒙上陰影。相對地,和碩的工業設計團隊很強,又有華擎、佳能等具潛力的轉投資,「童子賢這個陣營,短期有設計製造可守、長期又有品牌(指中低價主機板品牌商華擎)可攻,比較吸引我,」某長期持有華碩的股市大戶如是說...(全文未完 更多內容請看347期財訊雙週刊)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