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藥物必須小心使用

資料來源:周裕清
抗憂鬱藥物種類繁多,從傳統副作用很多的三環類藥物、四環類藥物進展到副作用較小的選擇性血清素抑制劑。精神醫學可以說已經突破兩百年來停滯不前的腳步,許多疾病也變得可以長期控制,焦慮症與憂鬱症其實與諸多內科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只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內分泌失調,需要長期慢性的服用藥物來控制。這是觀念上的重大革新。
憂鬱症的產生假說有很多,在神經生理學裡面有一種說法,就是當人們感覺沮喪時,神經元仍是正常釋放神經傳導物。然而當神經傳導物與下個神經元結合,接下來的神經衝動因為太弱而無法繼續整個循環,即使神經傳導物仍可正常地再回收。這種較弱的電性神經衝動,被認為是造成憂鬱症的原因。學者指出,這類的神經傳導素就是血清素(serotonin)。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選擇性血清素抑制劑可以透過選擇性的抑制血清素的再吸收,它不會抑制新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之再吸收,所以得以控制憂鬱症的症狀。也因為如此的作用機轉,對憂鬱症的治療極愈後產生極大的影響。目前此類藥物有許多種,作用大同小異。此類藥物中以Fluoxetine(Porzac)為最早研發上市及代表性的藥物。目前此類藥物還可以使用在部分的焦慮症,例如恐慌症、強迫症等精神官能症上面,在使用後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患者的強迫性行為及思考,會有改善。另一方面,對於暴食症的患者也有很大的幫助。
此類型的藥物因為作用較有選擇性,所以相對於三環或是四環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為少或是程度較為減輕。此類藥物中常見到的副作用有:噁心、頭痛、顫抖、腸胃不適、影響睡眠等,但有些病患反而會有想睡覺的感覺。此類藥物中以Paroxetine(Seroxat)及Fluvoxamine(Luvox)鎮靜效果較強。Fluoxetine(Porzac)、Sertraline(Zoloft)鎮靜效果較輕。
到底憂鬱症以及抗憂鬱藥物對於大腦的結構本身可以產生什麼影響?最近腦神經科學透過精密的磁振造影(MRI)研究指出,憂鬱症會導致記憶力逐漸喪失與海馬(Hippocampus)容積流失有關。而大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憂鬱症是日後發生老年失智的危險因子。而服用抗憂鬱藥物可防止與憂鬱相關的海馬容積流失,而且其容積流失的量與「憂鬱的天數」比上「接受抗憂鬱治療的天數」成正相關。因此憂鬱症必須及早接受治療,以免造成大腦結構的永久損傷。
然而這類的精神科藥物都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按時服用,藥物也不可驟然停止,必須有系統的逐步減輕劑量。否則會出現憂鬱症狀反彈的後遺症,導致負面的想法增加,提高自殺的傾向。最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首度承認,抗憂鬱藥劑可能會導致服藥兒童與青少年產生自殺傾向。其實所有的抗憂鬱藥物都會在讓人服用後,增加其產生自殺的想法與行為。FDA指出,其實服用抗憂鬱藥的病患而出現自殺傾向的比率很小,只有二%到三%。在一百名服藥的青少年與兒童間,轉變成具自殺傾向者約二、三人;然而,他們若改服用安慰劑,則無人出現自殺傾向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