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憂鬱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精神科 李連冀醫師、環台醫療聯盟
「鄰居都問說吃得胖胖的,怎麼會沒有力氣做事,卻生病看醫生?」「家人都不諒解,說我在裝病,藉故偷懶..」「快要過端午節了,想回家包粽子,可是就是提不起勁,我也不想這樣子啊!但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病情起起伏伏,先生、婆婆老是要講一些話來刺激我,真希望得到他們的鼓勵。」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在門診裡,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中年鄉村婦女,想不透自己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突然地陷入莫名的情緒低潮,整個胸口變得鬱悶不已;同時對所有的事情都失掉了興趣,以致於無法正常地工作、生活,而對自己能力的喪失感到深深地自責,甚至覺得活得痛苦、失去意義,產生厭世的念頭。
然而,這樣的狀況對她們而言感到痛苦,對其家人而言也感到相當地無助。試偏方,或是求神問卜,還是沒有能為他們完全地解除困境;求醫,也想不出來該看那一科的醫生;做了所有的身體檢查,結果也找不出什麼毛病。
從以上這些悲苦婦女的心聲中,我們發現到有許多的人仍不認識所謂現代「隱形殺手」的憂鬱症,這種從外觀看不出病痛,也難以一般的醫學儀器檢查出問題的一種情緒疾病。當它侵襲時,整個身心狀況就像是洩了氣的汽球,不斷地萎靡,提不起精神,也無法幫自己打氣;鬱鬱寡歡,所有的活動、興趣都減少;思考變得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感到自責或罪惡,缺乏價值感,甚至反覆地想到死亡..。
從旁人的眼中,看到的是一個愁眉不展、喪失鬥志的形影,往往想到能做的就是叫他們「想開一點」;然而,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們仍沉浸在憂愁的思緒中,就會開始慢慢失去耐性,取而代之是指責、憤怒..等等的不諒解。
我們每個人在某些時候都曾感到哀傷、沮喪、悲觀和絕望,但多數的人在這些狀態中進出不會有太大困難,對於憂鬱症的患者而言,以自身的力量跳離這種憂愁的思緒卻是比登天還費力。的確,根據研究發現,有很多證據顯示出憂鬱症患者的某些神經傳導物質不足,除非藉助於藥物的協助,否則,用自己的力量來與之對抗,無異是浪費自己的力氣,徒然增加痛苦的時間罷了。
接受正確的藥物治療,是治療憂鬱症的第一步。在臨床上也發現:生活壓力-過度操勞、婚姻問題、家庭成員死亡或重病、自身健康狀況不佳、經濟困難..或個性-完美主義(台語為『卡雜毛』)、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易鑽牛角尖、習慣把不愉快的事情擺在心裡面..。因此,除了藥物以外,能合併以學習如何來解除壓力,調整個性,同時增加對病情的認識,以發展出穩定而長期的適應為主之個別心理治療或團體心理治療,對於憂鬱症的復原及預防再發是有很大幫助的。
不論是不是得了憂鬱症,憂傷的人本來就很需要朋友的支持與關懷,所以下次當您發現自己的心情又被黑雲遮蔽時,給自己一個機會,讓您的家人或朋友知道;若是您覺得他們難以瞭解,安心會的夥伴及精神科的醫療團隊可以為您伸出援手。
只要你願意,而且找對了方法,您就可以戰勝它!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