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慢下來…

文/楊淑娟
中國官員說經濟得降溫,就馬上看到效果。
身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第三大進口國、第一大水泥與鋼鐵消耗國,
世界五大洲都有人靠它吃飯。
中國突然踩下煞車,苦了誰?
From:天下雜誌301期 2004/6/15

追蹤中國經濟降溫的消息,不得不驚訝對岸施政的「效率」!
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率不斷下滑。一~二月還成長五三%,一~四月成長剩不到四三%。
工業生產也漸失動力。二月以來,高附加價值的行業產出成長率逐月下滑,到了四月,只比去年同期多不到二成;鋼品與水泥生產成長率也在四月縮水。
部份大宗原物料價格也因此下跌。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公告,短短一個月內,部份鋼品的價格已經降了四分之一以上。
到底中國的經濟有多旺,逼得當局不得不迅速冷卻這把熱火?去年以來,除了第二季受SARS影響之外,中國每季的經濟成長幾乎都逼近一○%。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比喻,這是「野火不斷蔓延」。
政府高官不間斷口頭呼籲,就像一九九六年美國央行總裁葛林斯班要大家注意「不理性的繁榮」一樣,被當成耳邊風。去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成長四三%,鋁、鋼、水泥業的投資甚至成長九三%~一二二%。「成長這麼快,我們沒法完全踩住煞車,只好踏踏煞車板微調速度,」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比利時一場企業論壇指出。
這樣全速前進的中國,被許多人喻為謀生的希望、甚至部份經濟體景氣的火車頭。「如果不討論中國經濟狀況,就無法討論世界經濟,」美國財政部次長泰勒認為。
‧ 不談中國,怎麼談世界經濟?
如果這股動力嘎然而止,會帶來什麼後遺症?中國早已超越義大利,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僅次於美、日、德、英、法,成長速度卻比這些國家都還快。去年中國進口成長四成,躍身全球第三大進口國。因此,中國已然成為許多國家經濟成長鍋爐下的柴薪。從澳洲、智利、南非的礦場,到阿根廷、巴西的黃豆田,都要看中國吃飯。「當這些國家經濟動盪時,如果不是中國那樣強勁成長,這些商人都會比現在窮得多,」美國農業貿易顧問貝哲指出,「這就是關於中國成長的事實。」
即使不靠中國吃飯,許多人的生計也受到中國影響。夜騎士報社指出,中國消耗全球五五%的水泥、四○%的鋼、二五%的鋁,還在去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市場,積極跟世界搶資源。各方分析,近來的油價上揚,也脫離不了中國的大量耗用。
八千哩外的佛羅里達建商邦士基就因為當地許多水泥銷往中國,本地所剩無幾而傷透腦筋。五月初,他幾乎找不到任何水泥,只好用高價收買,「我幾乎要瘋了,沒想到中國會有這麼立即而直接的影響」。
幸好這股影響力不至於全面影響全球。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分析,美、歐兩洲最大的經濟體美國與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對中國出口占總出口比例﹚,都不到四%。中國經濟如果急遽降溫,不至於造成美、歐太大的衝擊。
但是鄰近的亞洲恐怕就沒那麼好運了。日本、南韓與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都超過一成、甚至兩成,中國還是台灣進出口總額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大陸不讓你賺,經濟怎麼辦?」政治大學企研所教授賴士葆在一場座談會中問。
答案可以有多慘?「中國可能反應過度,危及區域的貿易與成長,」世界銀行的研究警告。因為中國每減少一成的進口,南韓與台灣等國家就可能減少經濟成長一個百分點。更悲觀的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甚至認為,中國明年的成長動能可能減半,靠中國帶動的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說不定也會步上後塵。
即使亞洲經濟的老大哥日本也要捏一把冷汗。許多專家認為,日本去年以來的經濟復甦,受惠於中 國。美國智庫進步政策研究所著名的分析師葛瑞瑟在上個月撰寫一份報告分析,去年日本對兩岸三地的總出口金額約千億美元,超越了對美國出口賺的錢。「這種事已經很久沒發生了,」葛瑞瑟指出,「自一八七四年以來,除了二次大戰期間,這是沒發生過的事。」
‧ 出路在哪裡?
不想受困於中國,大家都得積極尋找別的出路。
《經濟學人》信息中心的一項報告指出,像東南亞,未來就可以藉著推展觀光國營事業民營化,創造更多服務業商機,來締造繁榮。
或者,把市場擴得更大。
即使是中國境內、一向被視為是內需產業的營建商,也早已在外開拓新天地。《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有上千家中國營建業參與海外投標與建設,承包金額比前年成長一七‧四%。未來,從紐約的高樓與五星級飯店、奈及利亞的鐵路、伊朗的地鐵、蘇丹的油管、馬來西亞的電廠、阿爾及利亞的機場,在一八○個國家的建築上,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印記。「我們正努力展示,中國也可以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跟大家競賽,」一名中國營建業者告訴《華爾街日報》。
另外,大家也祈禱美、日經濟發揮更大的效應。美、日的經濟規模遠大於中國,只要這兩個國家繼續成長,就可以維持世界經濟於不墜。尤其是影響亞洲甚鉅的日本。貝爾斯坦證券經濟學家馬爾帕斯估計,今年日本經濟可望成長三.四%,這相當於現在奪世人目光的中國與印度共同成長一○%,「日本能維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就是對亞洲最好的經濟消息!」
‧ 中國如何踩煞車?
中國政府是用什麼法寶,在短短幾個月就看到經濟減速的成績?
在他們的計劃經濟中,政府幾乎能控制一切,抽銀根是最快的方法。
中國政府要求銀行緊縮貸款給蓬勃發展的營建、鋼鐵、水泥、紡織、汽車、石化等行業,抑制房地產與工業生產失速擴張。
為了確保銀行徹底執行這些政令,中國提高銀行存款準備率,要求銀行把更多錢留著,不准貸出去。另外,中國也要求外商銀行提供信用額度超過人民幣一億元的客戶資料。
廠商就算有錢,不需要靠銀行幫忙,也不一定能如願建設。中央政府已經掌握新建設計劃的核准權,土地變更、使用規則也愈來愈緊,不讓想一路往前衝的地方政府一再脫韁。
急速發展的沿海區域,更在嚴控之列。像上海就禁止銷售預售屋,房子要建好了才能賣。 許多西方投資、研究機構批評這些方式瑣碎、不夠現代。高盛證券的報告就指出,要抑制經濟過熱與通貨膨脹,中國更應該考慮升息與讓人民幣升值,不要只是管控金脈、只針對貨幣供給下手。事實上,中國已經不排除升息的可能。中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若谷告訴《華盛頓郵報》,第一季的通貨膨脹換算成年成長率高達一二%,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就陷入得升息的境況。
但若要讓人民幣升值,以舒緩進口物價,那就有得等了!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