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 遠比升息聰明

想理財應先洞悉因應
■Money&City 富邦投信總經理 丁予嘉
近日,許多報章雜誌都報導,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的談話,大致上,葛老說:經濟復甦已確立,接下來要憂慮的是通貨膨脹。這當然意味著聯準會將升息,以對抗太過迅速的成長,更為可能上升的物價,未雨綢繆。
其實,美國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葛老談話前,就已反映了135個基本點,按照以前的經驗,每次聯準會要升息前,10年公債就會揚升150個基本點左右。是故,市場早已預期葛老的升息。在此同時,美元對歐元也呈現強勢,目前在1.19比1左右盤整,從歐元高點看,美元也揚升了8到9%。
這些現象是有趣的,讓我來逐一分析,希望對您的理財有些幫助。表面上的理由一:美國經濟成長表現強勁,升息實是不得不採取的行動。表面理由二:歐洲成長力道不足,10年債之殖利率不升反降,與美國10年債相較,利差由正轉負,於是,美元獲得青睞。以上是表面的觀察。
【2004/04/29 星期四 聯合報/C3版/理財】

事實上,我以為:美國的第三季成長力道必會趨緩,升息實是先做預防:倘若下半年的成長力道衰竭,那麼聯準會將沒有子彈(降息)可用。再加上,原物料之上漲幅度驚人,最終消費品即使有漸漸走強的取價能力,但趨貶的幣值,終究會侵蝕企業的獲利。所以,在這個時候,升值遠比升息重要。
升息的直接效應是增加企業的成本,當然,它也反應了經濟復甦的確立。但是,當我們對未來成長動力有些微疑慮時,我不認為在這個時候升息是主要方法,畢竟,產能利用率仍處於可接受的範圍內,亦即,78%的產能利用率不會是引爆通膨的導火線。
但是,升值的直接效果是降低企業的購料成本,在經濟復甦的初生段,你寧願去培育企業利潤,而不是增加企業成本。是故,以升值來代替或部份代替升息的幅度,是有它的道理的。
同樣的,中國大陸不停的在用其他方法來阻礙升值,如提高銀行準備率、限制美金匯兌人民幣、企業可保有更多的外匯等,都將是沒有用的。因為人民幣再不升值,輸入性通膨將加劇,企業獲利被侵蝕,進而經濟成長停滯,所有現階段的榮景,都將泡沫化。這不是他們宏觀調控的初衷。所以,智舉是讓人民幣有限度的浮動,先升個5%到10%,然後微調。這將對中國的長期經濟發展有無比的幫助。
倘若,人民幣真是如此,則亞洲貨幣會繼續對美元升值(除日本外,因為日元已至動態均衡點),台幣亦然。道理很簡單,在這個時候,升值比升息聰明得多。聰明理財的你,應當知道如何因應吧!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