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中風後遺症?——中風後肌肉痙攣

文/常春月刊
中風後的陳伯伯,右半身癱瘓,行動變得非常不便,不但右腳足內翻而影響行走,緊緊握拳的右手掌也幾乎無法張開,醫師說這是中風引起的肢體肌肉痙攣;但陳伯伯努力復健了半年,肢體動作卻似乎沒什麼起色,那緊緊握拳、難以張開的右手掌,除了妨礙手部動作,影響姿態觀瞻,也造成清潔衛生上的不方便。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胸腺瘤易導致肌無力症

「重症肌無力」更精確的全名應稱作「自體免疫重症肌無力症」,屬於「肌無力症候群」其中一種不明原因引起的肌肉自體免疫疾病。臨床特徵是不同程度及部位的波動性肌肉無力。病因則是由於神經和肌肉交接處電生理衝動的傳遞有缺陷造成。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吳玉琮解釋,「重症肌無力」是個古老的疾病,早在17世紀就有英文文獻記錄相關之病例,19世紀學者更準確的描述了其臨床特徵,並且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質疑,開啟了肌無力症研究之里程。然而,真正注意到這疾病之病理變化要到1930年代,當時學者注意到有些肌無力症患者,同時有胸腺病理變化,以及淋巴球在肌肉沈澱現象。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爸爸也有『媽媽手』!?

資料來源:尹書田紀念醫院
爸爸竟然也有『媽媽手』!?書田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盈蒔表示,以往『媽媽手』是婦女常見的疾病,但近年來門診現象似乎已經悄悄改變了,男性族群有明顯的增加趨勢,原來『媽媽手』並非是女性專有的疾病!
何謂『媽媽手』?陳盈蒔指出,『媽媽手』常見於懷孕後期產後婦女及剛升格當祖母的女性,主要是由於照顧嬰兒時擠母乳、餵奶、洗澡、換衣服、尿布等工作,必需將手部虎口重覆打開所致,因為過去這些工作主要是由女性來擔任,患者以女性為主,所以稱為『媽媽手』。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運動症候群─延遲性肌肉酸痛

資料提供:壢新醫院復健科林頌凱醫師、環台醫療聯盟
捱過了連續一個星期濕冷的天氣,星期六早上終於出現了久違的陽光。張先生帶著全家到觀音山爬山,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沒想到星期一起床時,發現兩小腿痠痛僵硬,連走路都有困難,只好請假在家休息。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腕隧道症候群

資料提供:李祥和
◎病因
解剖學的腕關節有八塊腕骨,上有橫走的腕關節韌帶形成的一個通道,就是腕隧道。
腕隧道位於手腕的掌面,內有手指屈肌和正中神經通過,當腕隧道通道壓力升高,導致正中神經壓迫而產生不適症狀(如手掌、拇指、食指及中指腹面麻木、疼痛、夜間劇痛、手掌握力減弱等),即腕隧道症候群。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頸肩症候群

資料提供:李祥和
◎何謂頸肩症候群
頸部、肩膀、手臂疼痛、發麻等症狀出現,但是卻無法做出明確的診斷,故總稱為頸肩症候群。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精神壓力等造成的。此外,一直維持相同的姿勢,也容易發生。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半夜麻醒 手部過度使用症候群

部分民眾都有手部痠痛、無力甚至半夜被麻醒經驗,有些人會懷疑是否是中風前兆?台中市仁愛醫院復健科指出,這是「手部過度使用症候群」困擾導致,尤其現代人使用電腦鍵盤機會很多,甚至連銀行點鈔員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症狀。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繼續閱讀 »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