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金湯 美國曼菲斯大學生物科學系? 劉仲康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黃熱病簡介
黃熱病(yellow fever)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原是一種屬於黃熱病毒科的 RNA 病毒。病原經常經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 L.)或其他斑蚊的叮咬而傳遞到新的宿主身上。病毒一旦進入宿主體內,即逐漸導致皮下、黏膜、內臟血管的破裂出血,以及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病毒主要在肝臟細胞內繁殖,破壞肝的正常功能,並導致黃疸,這也是黃熱病名稱的由來,其他的併發症狀還包括:肌肉疼痛、打冷顫、蛋白尿等。少數情況下還會有腎臟衰竭,甚至昏迷等情形。一般而言,黃熱病的發病時間持續約一個星期左右,病人會死亡或逐漸康復。大多數的情況下,死亡率約 5%;但在疫病流行時,其死亡率可高達 30%。
以地理區域分佈而言,黃熱病通常盛行於熱帶與亞熱帶區域,包括中美洲、南美洲、以及非洲等地區,到目前為止亞洲尚無流行的證據。一九六○年,非洲伊索匹亞曾爆發了一場大流行。兩年間,超過十萬人受到感染,三萬餘人死亡。近年來,非洲熱帶地區的黃熱病流行率與死亡率仍然持續地成長中;每年的黃熱病流行均造成無數人的感染,非洲大陸 46 個國家中,有 33 個國家經常遭受此病的肆虐;在拉丁美洲方面,體內攜有黃熱病毒的蚊子也逐年增加。根據一項科學調查,全球每年大約有二十萬人感染黃熱病,三萬餘人死於此病。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04年8月,380期,36~43頁
國科會-科普知識
最近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