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嘉慧
審稿/工研院奈米粉體與薄膜科技中心研究員 陳瑞堂
太陽能發電窗是將光能導向窗邊的太陽能電池,透光率比光電玻璃高。其上有USB插孔,可隨時讓3C產品充電,既方便又環保。
文/Tamara M. Davis
翻譯/李沃龍
提供/科學人
能量既不能被創造出來,也不能被毀滅。這個「能量守恆」原理,是我們最寶貴的物理定律之一,它支配了我們生活裡的每一個環節:煮一杯咖啡所需的熱、在樹葉裡產生氧的化學反應、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維繫我們心臟跳動所需的食物。我們無法不進食而活著,汽車缺了汽油就無法發動,永動機只是個幻想。所以當某個實驗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我們當然會覺得事有蹊蹺。當我們的觀測似乎與能量守恆這個科學上最基本的觀念相違背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詹姆斯.華生
4月1日到5日,是大學春假期間,但不少校園裡的年輕學人,帶著書大排長龍等著DNA之父—— 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演講後簽名。
文╱賴可(Marcus E. Raichle)
譯╱涂可欣
提供/科學人
想像你在戶外躺椅上昏昏欲睡,雜誌就攤在腿上。突然間,一隻蒼蠅飛到你的手臂上,你立刻抓起雜誌打死蒼蠅。在蒼蠅停下來之前和之後,你的大腦各個區域是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長久以來,許多神經科學家以為人們在休息時,大腦的神經活性和放鬆想睡時的狀態相似。在這個觀點之下,休息時腦內的活性只是一些無意義的雜訊,和電視台收播後電視機螢光幕上的雪花信號類似;然後當蒼蠅飛到你手臂上時,大腦立刻專注於打蒼蠅這個有意識的動作。但是最新的造影分析研究,卻顯示了值得注意的現象:當人們放鬆休息時,大腦仍忙碌地進行許多有意義的活動。
翻譯/柳源源;整理∕龐中培
DNA結構的發現者華生(James D. Watson)將於4月初來台訪問,並公開演講。《科學人》榮譽社長曾志朗與總編輯李家維,特地於大師來訪之前,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通過視訊越洋專訪,請華生暢談他所專注的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癌症與神經科學,以及如何培育傑出的科學家,以下是專訪紀要。
撰文╱菲爾茲(R. Douglas Fields)
翻譯/涂可欣
膠細胞是神經細胞的守護者,但它們有時也可能呵護過度。 要紓解現有藥物無法平息的疼痛,或許可從控制膠細胞著手。
你怎樣才能把五○○,○○○磅的水浮懸在空中,而不用到看得見的支架?
(答案︰把它變成雲。)——藝術家米勒(Bob Miller)
From:SCC科文知識報
最近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