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果蠅的腦神經 DNA之父來台訪問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詹姆斯.華生
4月1日到5日,是大學春假期間,但不少校園裡的年輕學人,帶著書大排長龍等著DNA之父—— 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演講後簽名。

今年高齡82歲的諾貝爾得主詹姆斯.華生,應台灣聯合大學系統2010年「溫世仁卓越學術講座」來台,展開為期四天在清華大學、中研院、陽明大學的演講。
台灣科學界比喻,華生訪台,是繼1922年愛因斯坦踏上中國後,時隔88年,第二位在科學史上定位將名列千古的大師來到中華民國領土。 在生命科學界,華生被公認是繼達爾文、孟德爾後第三位具歷史象徵地位的科學家。
華生除了個人研究具歷史定位外,也在1968到1994年間擔任創辦於1889年的紐約州長島冷泉港實驗室主任(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這個實驗室出過七個諾貝爾者得主,有300多位研究員,是世界上重要的生物醫學癌症、基因組學等的研究重鎮。
貌似愛因斯坦,15歲就念大學
乍看華生,稀疏雜亂的白髮、智慧而風趣的表情,長相很像台灣人熟悉的愛因斯坦。來台期間的發言,一貫的頑童式幽默、直言不諱的坦率,甚至不客氣地反擊提問者的問題,也常惹得鬨堂大笑。
例如,他鼓勵年輕學子要勇敢獨立,「遠離你的指導教授吧,追求挑戰,否則只會是個模仿者,」他說。
他也建議有強烈企圖心的同時,也要多接觸人,「研究做不好、心情不好時,不妨泡泡妞吧……。」
華生從小就是資優生,15歲就進入芝加哥大學主修動物學,與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1953年發現DNA雙股螺旋結構時,只有25歲,爾後在34歲時,兩人就與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一起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37歲那年,他出版了至今大學分子生物學人人必讀的教科書《基因的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40歲那年,他出版另一本《雙螺旋》(Double Helix),也是40年來不斷再版。同年他還接下了冷泉港實驗室主任,將當時仍有點冷門的冷泉港帶向世界頂尖的科學研究重鎮,影響生物醫學的變革甚鉅。
在這裡,華生啟動了被列為美國登月計畫後人類最偉大的科學跨國計畫:「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
華生這一路走來,在專業上擁有世人罕見、天才式的生涯。在為人上,他也有科學家的偏執,擁有幾近苛刻的誠實。
說話直言不諱,因此而丟飯碗
在科學界,華生被暱稱「誠實的吉姆」(Honest Jim),常常為了自己的堅持而激怒同行。他就在演講中就指出,當年進行DNA的X射線繞射照片的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是一位不懂跟人溝通的富家女。華生對自己的研究伙伴克里克也不時嗆出濃濃煙硝味,「克里克比我聰明多了,但幸好我沒把他的話當真……。」
1989年,美國國家研究院正式邀請華生擔任「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但後來他反對國家衛生研究院新任院長放任基因商業化專利申請,不惜得罪頂頭上司而被開除。但後來證明華生是正確的,今年4月,美國法院仍然否決了知名MYRIAD基因科技公司對乳癌基因進行專利申請。
2007年他又發言指出,「黑人智力表現不如白人」的不同族群基因研究差異,挑起了種族爭議,79高齡的華生竟被冷泉港革去終身研究員一職而離開。
事實上,華生對自己也一樣苛刻,他常說,自己的成功不是因為最聰明,只是「做了沒人做的領域」「動作比別人快」「懂得找比自己聰明的伙伴」「能重視人際關係」「包容別人不同的意見」,甚至自認自己在發現DNA結構後所做的科學研究成果,「我都覺得有點失望。」
與台早結緣,這次拜會馬總統
華生與台灣其實很早結下了淵源,台灣第一家進駐台北101大樓的生技公司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在美國住家與華生近鄰,華生也擔任聯亞在口蹄疫合成疫苗與阿茲海默症疫苗開發的科學顧問,這次來台就大方公開參加聯亞喬遷開幕酒會。
國際間有「基因定序(DNA Sequencing)之父」之稱的賽亞基因科技總經理陳奕雄,是華生在人類基因組計畫執行期間所倚賴的科技顧問,還連續幾年被華生應邀到冷泉港開設基因定序教授課程。
但這次促成華生來台的真正推手,無疑是建置了全球第一個「3D果蠅腦神經基因圖譜資料庫」的清大腦科學中心教授江安世。江安世以果蠅為模式建構的神經網路圖譜與冷泉港合作早於五年前就開始,合作對象正是華生一手育成,甚至親自作為合夥人的科學家提姆.塔利(Tim Tully)。塔利成立Helicon Therapeutics 公司日前已經被大廠高價收購,該治療阿滋海默症的藥物已經進入臨床三期實驗。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