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微觀察】給七年級的一封信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 李釧如
彼岸青年觀察 期望落差Expectation Gap
我本將心比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
(我的中國青年觀察是個人一家之言的質性切片觀察,是在旅程中受到文化震撼,與青年討論生活方式、壓力、價值觀的接觸感想,若有思慮不夠周延處或引用失誤處,請多包涵)

1978 中國改革開放 現在已經是改革開放超過30年
1979 一胎化 所以八零後與九零後幾乎都是獨一代 八零後已屆三十
1978的開放到整個中國經濟高速起飛約是1990~2010前後二十年,因此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在1990年代即將成年到正值壯年的一群人(就是1990時為18~40歲這22個年齡層區間)(請見表一),也就是大陸的六零後七零後的群體(詳見下表)正好享受到了經濟快速起飛的果實,他們也正好是九零後的父母,這群人是所謂的富一代:鄧小平名言裡讓有一小群人先富起來的,他們或者利用改革開放的資源與發展機會,或者是高學歷精英或海歸派,另外加上農一代: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勞動力,任勞任怨到城市裡掙點錢回鄉的第一代農民工。
在一胎化的情境下,無論家境如何,身處鄉村或都市,八零九零後的獨身子女都是備受寵愛的小霸王。長大接受高等教育(中國大陸十年前大量開放高等教育),這群天之驕子在沒幹過農活,受寵,在明天會更好的美好願景下成年。
鄉村青年們滿懷著燕雀安知孤鴻志的壯志,一心單純地想要闖蕩天下看看北京、上海、深圳等都市光景,離鄉背井,他們不是基於生存理性而出走,而是以為這樣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他們內心嚮往都市生活,在都市買房當一個都市人,以為到都市落腳就可以開始順利起步致富,
不過進了都市,卻發現一樣面孔的人太多太多了,每個人好像都比你強,,只能先從最基礎的機會開始,一個月有個兩千元工資已經是不錯的了,而都市物價高得嚇人,還要找地方落腳住下來,很少吃苦的八零後九零後,除了生活還要去網吧聯繫聯繫,每天擠著公交車或地鐵,卻也透過玻璃櫥窗看到LV一個包包要一萬人民幣(相當於四個月工資),以及看到CBD大樓裡衣著光鮮的金融白領喝一杯星巴克要27塊人民幣(可以吃三次快餐),(在台北,七年級的你們是隨時走進星巴克點一杯星冰樂),更看到還是有人有一堆門路快速發財,買股買樓,房價高築,除了農二代的困境之外,中產階級也苦於無法落戶買屋,於是有了蝸居,看著愈來愈多相同情景的電視劇。
可是,高學歷的大學生就好些嗎? 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就業不易,在北京郊外形成蟻族,今年在北京海碇出現了膠囊公寓,別說懸馬,膠囊屋面積約3.7至7.5平方公尺(約1至2坪)。每間月租250至350元(人民幣),蟻族與膠囊公寓等現象,都引發許多社會爭議討論與當局關切。
但這如果是全部年輕人的集體困境,那麼也許大家會各自認份努力些,偏偏社會上仍有許多的一夜致富的資產階級,或者富二代者依靠權勢發財發展,使得炫富的情況屢見不鮮,同時因為八九零後跟台灣七年級相仿地仰賴網路(QQ.微博.博客等),使得炫富行為或極端落差行為的資訊流通更快,造成了不同階層間的相對剝奪感更甚
第三方面,八零後九零後背負著高度的自我期待、同儕比較、以及親友間的攀比,則形成了更進一步的切身壓力,八零後九零後的競爭意識是很強的,自小就知道自己要競爭的是上億的人口,考高中來說一個年齡層的一屆考試人數是一千七百萬人,報考大學今年的數字是一屆900多萬人,錄取率60%,中國大學畢業生每年約550~600萬人(台灣則有35萬人),每個人都知道時要與別人競爭機會,必須要想盡辦法冒出頭。
於是整個醞釀出一個社會的集體焦躁,急著鑽營成功之道,害怕落於人後,遺漏一步登天的階梯,更擔憂追趕不上整體經濟發展的速度,而被邊緣化,例如薪資追不上房價,擔心越晚買房就越買不起房,一位八零後曾這樣說到『還好我08年咬牙買了房那時候北京三環區域一坪一萬多,到現在一坪沒兩萬買不起,太恐怖了』,卻也笑稱自己是房奴,因此同一個都市裡可以看到這樣青年階層分化與名詞:
1. 富二代、重點大學菁英、海歸派:多半在外資企業或政府部門的高階白領或高幹甚至不需要上班等、
2. 農二代:八九零後鄉村青年入城打工不打算回鄉卻無法融入都市生活)、
3. 蟻族:八九零後大學生畢業在都市半失業低收入、
4. 裸婚:年輕人無車無房無鑽戒而敢結婚叫作裸婚,有調查指出單身女性有六成無房不嫁、
5. 蝸居:中收入層供不起房子、
6. 房奴:買房卻因貸款生活品質無法提升
前二者是所謂的新富階層,人數也許只佔少數;後面者一大片應占了大部分,這是結構基本面,屬於中國青年自身的處境,不禁讓我頻頻想到大前研一指出的M型社會。
然而台灣社會(尤其是我們與上一代) ,對中國與對未來的焦慮感通常是存在於一個簡單邏輯下,中國一個單歲年齡層約有1700萬人,而台灣七年級單歲年齡層的人口數只有33萬;問題是台灣33萬個20歲青年的集體表現(不單在智力.包含品格.創意.EQ.適應力.學習力….),捫心自問是落在那一個水平呢。 更進一步設想所謂精英層,若中國單歲年齡層1700萬人是以百中選一的篩選出精英,就已有17萬個人,幾乎等於台灣半個單歲年齡層。
這些的確需要關注,行文至此,鴻海事件發展到了第二次調薪60%,民工騷動開始罷工的現象,郭董的七傷拳力道不偏不倚地打在中國青年引頸追求好生活的切口上,此舉引來了眾多推演爭論,媒體一窩蜂寫滿了中國工潮可能性與通貨膨脹的憂慮,過度都市化,加速M型化,貧富差距惡化等等社會問題,本來台灣的長輩們或大多數的論調,都還明示暗想著把你們的未來寄託在中國的快速成長,要你們把腹地視野放在中國,但眼看著中國自身社會急遽變化,很複雜有許多變數,這又讓台灣的三四五年級們平添更多的騷動不安!
然而,值得每個人深思的是,這是屬於”外在環境”的基本結構狀態與忽然劇烈變化,但這並不是操之在我的力量,也不是最重要的事。從結構看怎麼樣都是很悲觀的,這是因為永遠無法跟對岸或跟全世界”比人數”,所有數人頭的、量化的、民粹式的,一定沒有勝算。
七年級的你們,先天擁有的,有潛力待開發的,正在培養的,在大環境變化下仍能適者生存的,那才是你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七年級的你們,先天擁有的,有潛力待開發的,正在培養的,在大環境變化下仍能適者生存的,那才是你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甚麼是你們先天擁有的:『台灣原先特有環境平台條件』一日物流,一日人流,秒殺的資訊流,例如時間距離短,一天高鐵可環島,7-11的便利性通路物流普及,電腦、網路、手機與有線電視通通都普及,百貨公司與全國性商店的高,可接近性使台灣城鄉差距相對小,因此”資訊立即反應與回饋.形成共識.協同合作”-這是你們原先就擅長的事情。
那麼在未來更能深刻形塑、能更差異化的是有可能是甚麼?
我思量許久的一個想法是國際座標(乍聽起來很老掉牙),但這是一個因著先天限制:在中國因管理之必要而力有未逮處,才是真正的差異缺口,其他的都不確定能夠形成優勢差距。
第一.國際座標,先就網路這個層次來看,雖然中國網路也有三億網民,但中國的網路與媒體管理箝制非常嚴重,國內的網路是有限制的流通,同時對外(國外)的資訊取得與update很貧窮,在上海是很難連到國外網站或GOOGLE的(非常不穩定、時時會斷),這造成一種封閉性,大多思想傳播(關鍵在於國際性傳播),仍需要靠傳統媒體,倒過來看,台灣七年級的你們,隨時希望能連上網是因為想facebook update朋友的近況或看一下正妹,甚麼時候你連去看國外最紅的時尚部落格在寫甚麼流行趨勢? 連上Youtube 看Steve Jobs 的演講講了甚麼? 更或者New York Time 今天在談甚麼表演? 當你們擁有了一種通往世界的寶山,是否太視作理所當然,而其實很少利用呢?
第二.國際座標的第二個層次,當中國全民擠進上海看世博,請你們走出台灣看世界:目前中國申請護照還是屬於管制性的,在中國持有護照能出國的非富即貴,否則便是萬中選一的精英階層,(根據BBC報導資料,中國13億人口,2006年發出去的出國許可是392萬人,持有護照人數約2000萬人;200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不到15萬,跟人口結構比率懸殊,而2006年台灣出國人數是867萬,出國留學人數是3.4萬)。在台灣只要經濟上許可或有安排,出國是極為自由,因此七年級的你們有更多機會行萬里路,中國人多地廣年輕人的思考構面一開始就有大格局,但在台灣的你們才真正擁有更多真正體驗跨國跨文化的機會(也包括去中國體驗),走出去看世界,擁有更寬宏的座標,容納更多的異質性與跳躍,來創造自己的經驗落差層次。
這個國際座標指的是一個創造Diversify 與Variety,增加自己接觸的面性,把觸角與天線打開,像一塊海綿吸收高低落差更大的想法與經驗,有了速度與基本品質的你們要的是另一種”豐富性”,這個豐富性而非堆積數量,不是在某一個顏色上加濃加重,而是擴張你的光譜,然後你才有自己的顏色。
說穿了,最大的焦慮者通常是我們與上一代,而且常常總是我們與上一代過度焦慮搖頭來嚇唬你們,這封信與其說寫給你們,倒不如說是我們與上一代的一劑信心疫苗!我不太為你們焦慮,你們已經進化的更好,只是不要任意被焦慮傳染,要記得走進世界,然後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好好燃燒!
偽青老矣,尚能飯否?
青年的定義到底是多少呢30歲以下?
35歲以下還是真的是一個態度上的定義?身為尷尬的35難立者,我這一年充滿著偽青年焦慮:我已經是一個不適合自稱青年的資深青年,僅以這篇文章與你們相勉,並告別我的青年時代
另外,給行銷人的建議是
值得注意的,是原來兩岸是各自運轉的體系,以往雖說有百萬台商台幹在大陸,但去年開始兩岸直航,剛進行的虹橋松山直飛,ECFA簽定,接下來加上中國主要城市開放自由行(上海自由行預告是年底開放),時空縮短與成本降低,倍數化交流,未來5-10年在消費流動與意識上的交互影響,才正要開始!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