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文堂/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信任是教導的基石,不能建立信任關係那教導只會流於形式而己。」
教練如何創造讓受教導者信任的環境關係到教導的有效性,教練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受教導者的信任,才能讓他願意說出自己的問題進而做出承諾,至於要如何取得信任,教練需努力做到下列三點。
不做批判、不做評價
受教導者之所以不願意提出自己問題和看法,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擔心受到不佳的評價,所以教練對於受教導者的話要能夠積極傾聽,對於內容不做個人的批判和評價。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粗心……」「你真是的,做之前為什麼不先問問XX…」「這個方法根本行不通,不可行吧…」,當教練對教導者的言行給予這樣的評價時,受教導者很快就會退縮而不願再說下去,隔絕了雙方進一步的溝通。
當教練意識中認為受教導者的意見或內容不恰當時,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剌激受教導者的思考,例如可提問:「就你的角度若這件事要做到最好,還要多考慮些什麼?」「做件事遇到困難時,你可以向誰請求協助?」「還有誰應該知道這件事?」「這件事要成功,在跨部門的協商方面要做些什麼?」這些問題可以讓受教導者在不感受到被指責的狀況下,對自己的作為做進一步的檢視,也可感受到教練對的用心協助,有了這真實的安全感受後就會對教導產生信任而願意真正的投入心力。
包容與接受
在教導中若是受教導者因為沒有信任關係只是防衛性的說、選擇性的談,教練是很難有效的去做教導的。因此,教導中教練對於受教導者所談的內容要全然的接受,而不是只聽自己想聽的,不會隨意打斷對方的談話,若是稍有離題也會先耐心的聽完,再提問確認內容是否與教導主題相關,這樣方式可以營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來鼓勵受教導者真實的說出自己的意見。
教練包容與接受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受教導者自我察覺的動力,你愈讓對方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愈有機會協助他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問題,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無法發現自己的問題是因為只看到事情的一面,而沒有從多面的去思考。當教練展現包容的精神時,受教導者就會感受到與教練對話是安全的,是被尊重、接納和信任的,而能夠放心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練才有機會利用提問來協助釐清與覺察,找出受教導者面對的真正問題。
中立回饋
教導過程中教練除了要積極傾聽和接受外,另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回饋,如實的將所聽到的做出回饋,這代表著教練的專注投入以及注重這次的教導。好的回饋方式是先就所聽到的先給予回饋再用提問來鼓勵受教導者做深入探索,例如「你的意見很好,但還不過周延!」的回應力量就不如「你對XX計畫的規劃中,1…..,2….,3….的意見很好,若要讓這個計畫順利完成還需要注意什麼?在執行過程要設定什麼檢核點?」因為後者更清楚的讓受教導者知道自己的意見有哪些是好的,在哪一方面還要再思考,它也代表自己所表述的內容有被完整的了解和接受,無形之中強化了對教練的信任感。有時候教練很容易陷入要想去「教」對方,不免會變成為在回饋中加入太多個人的意見,而使得受教導者感受到教練是「真主意假商量」,覺得不被尊重而不願再談自己的想法,教練必須謹慎為之。
一般而言,受教導者知道要接受一對一教導時,心中總是忐忑不安帶著防衛心而來的,教練一定要試著營造出一個信任的環境、消除對方心中的疑慮並且能感受到你的用心,那教導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
(本文原刊載於總裁學苑http://www.ceolearning.org)
教導力:教練如何創造信任的環境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