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王世傑
非洲安哥拉最近爆發馬柏格病毒(Marburg virus)傳染,至少已經奪走230條人命,截至目前為止,疫情仍未受到控制,雖然台灣與安哥拉並沒有正式邦交,一旦蔓延至南非,當地不少台商及台灣去的觀光旅遊團,疫情進展仍需密切注意,必要時可採取某些預防措施。
馬柏格病毒源於1967年,Hoechst AG製藥公司位於德國馬柏格市的科學家,遭到來自烏干達非洲綠猴(Cerocopithecus aethiops)的感染,一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接著爆發嚴重的出血熱,病患同時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員工以及救治的醫療人員,南斯拉夫也爆發類似疫情,一位獸醫接觸了裝載在同一艘貨輪的動物,遭受感染之後,傳染給其他人,發生馬柏格市類似的狀況,當時對這種病毒完全束手無策,即使在公共衛生非常發達的歐洲,還是引起相當震撼,最後的死亡率為22%,倖存者的下場非常悲慘,往後的歲月仍殘存數種不幸的後遺症,包括全身倦怠、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毛髮脫落、不孕以及精神錯亂的症狀。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馬柏格病毒與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形狀非常相似,生物分類同屬於Filoviridae,引起的疾病並稱為非洲出血熱(African hemorrhagic fever),受感染的病患很快就發生急性發燒、全身紅疹、肝臟胰臟發炎及出血致死的症狀。伊波拉病毒曾於1995年,在薩伊、剛果造成時疫,病患全身器官無一倖免,產生廣泛性壞死萎縮(Pantrophic),最後七竅出血,死狀極為悲慘,曾有部賣座電影「危機總動員」(片名為Outbreak,Dustin Hoffman主演),描述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引起社會大眾極度恐慌。伊波拉和馬柏格病毒造成出血的原因,是在全身各處的微血管產生血塊和拴塞(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縮寫為DIC),阻斷器官的血液供應,產生大量組織細胞壞死,血塊和拴塞耗費掉大量的血小板,血小板不足加上肝臟壞死無法生產凝血因子,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引起全身出血,即所謂「生物性溶解」的現象,受到侵犯的器官常見的有淋巴系統、睪丸、卵巢和肝臟,在腦部也可觀察到水腫及發炎現象。
馬柏格和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至今仍是個謎,已經知道可透過其他靈長類例如猴子、猩猩傳染給人,也可經由人類的血液和體液,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群聚感染。
馬柏格病毒的潛伏期大約是3至9日,伊波拉病毒為3至18日,最初的症狀類似普通感冒,出現頭痛、背痛和肌肉疼痛,偶而發生腹痛;發病的第3天會有噁心、嘔吐,和夾雜腸壁黏膜組織與出血的嚴重水瀉,皮膚紅疹最先出現在軀幹,再擴及身體其他部位;第4至5天起,高燒不退,出現意識混亂、嗜睡或者攻擊行為等精神症狀,全身性的出血也逐漸浮現,例如血便、血尿、咳血、皮下淤血或者針孔注射部位流血不止,孕婦會大量陰道出血,引發流產甚至休克致命。
目前治療非洲出血熱,主要依靠輸血補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處理腎臟功能衰竭,注射抗凝血藥物heparin預防血塊和拴塞生成,對於馬柏格和伊波拉病毒本身,仍然毫無對策。
預防非洲出血熱,必須嚴格落實檢疫措施,進口的動物必須隔離至少5至6週,確定沒有問題才能放行,每個籠子只能關一隻動物,獸籠之間必須間隔適當距離,防止動物彼此打鬥或囓咬,處理進口動物的相關人員必須佩戴口罩、手套與隔離衣,防止被動物咬傷、抓傷或沾到動物的體液和分泌物。不幸感染非洲出血熱,必須強制隔離檢疫,圍堵任何可能的傳播途徑,非洲安哥拉民眾的大部分缺乏衛生常識,染病的民眾不願前往醫院就醫,家屬覺得病患住院隔離有如被監禁,大多將病患藏在家中,使得防疫工作困難重重,引起世界衛生組織極度的擔憂。
非洲出血熱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