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人壽壽險顧問團
世界銀行三層式年金保障模式
鑑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因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結果導致年金財務日趨惡化,為解決老年經濟危機,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1994年提出所謂「三層式年金保障建構模式」;依照世界銀行的建議,各國政府可藉由第一層的公共年金-強制性社會安全制度、第二層的企業年金-任意性員工退休金制度,以及第三層的個人年金保險-任意性商業保險儲蓄制度等三大支柱構築成老年經濟安全體系;目前實施年金制度的國家,大都參考上述三層體系來建構。
【2004/07/18 星期日 經濟日報/C2版/保險頻道‧房屋市場】
臺灣地區第一層:強制性社會安全制度
一、勞工保險老年給付
在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方面,政府提供的老年退休福利目前以軍、公、教、勞工及農民保險為主,以關係多數國民的勞工保險為例,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按退休前3年的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勞工保險條例第59條規定,保險年資合計每滿1年按其平均月投保新資,發給一個月老年給付,保險年資合計超過15年,超過部分,每滿1年發給2個月的老年給付;勞工保險老年給付92年核付共113,968件,單件約90.5萬元,雖有逐年增加,但給付額度偏低;由於社會福利保險嚴重虧損,老年保險給付漸成政府一大負擔,財政部召開財政改革委員會,討論社會福利財務問題時,亦將勞工保險的給付年齡逐漸延後到65歲的建議。
根據勞委會92年12月提出的勞工保險條例修正案,將現行勞工保險老年給付一次領取方式,改採年金給付,以因應逐年老化的人口結構;未來年滿60歲且投保年資為20年的勞工,可請領勞工保險老年年金。至於年金給付標準,則依照勞工保險投保年資,每滿1年給予1%,若投保年資30年,即有30%的所得替代率;例如某勞工投保年資30年,平均月投保薪資為4萬2,000元,符合請領資格後,每月可領取12,600元,直到過世;如果選擇一次給付,則可領取189萬元(42,000乘以45個基數)。
二、國民年金制度
內政部擬案「國民年金法草案」於91年6月由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國民年金保險對象為未參加公、教、軍、勞、農保且年滿25歲未滿65歲之國民,其以老年、極重度或重度身心障礙及死亡為保險事故,分別提供老年年金、身心障礙年金、喪葬給付及遺屬給付等四種給付;其中老年年金部分,規定被保險人需年滿65歲時,始得請領老年年金;若未來投保滿40年,年滿65歲後每月預估可領取7500元;至於無法繳滿40年的人,所領金額按已繳年資的比例計算,如開辦時40歲的人只能繳費25年,則65歲以後每月可領7500 ×25/40=4687.5元,雖然給付金額會依生活水準波動而調整,但相較於目前的物價,年金僅是杯水車薪,難以成為支持生活的主要部份且尚在規劃審議中,後續如何變化、須再等待多久實難預料!
臺灣地區第二層:企業年金
根據勞委會勞動條件處指出, 92年依照勞基法提撥退休金的事業比例為9.37%,佔總勞工人數44.97%,約645萬名勞工受惠,其餘91%的公司均未按照規定提撥退休金。在僱主提撥退休金方面,勞委會祭出多項改革方案,積極提高提撥比例,仍不敵台灣中小型企業平均存活年限13年,企業提撥退休金比例偏低的事實。
行政院勞委會研議修正勞工退休制度已10年,好不容易經由經發會建立共識提出「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取代「勞基法退休制度」,立法院於93年6月三讀通過「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如美國「401(K)個人退休計劃」個人專屬可攜式的退休帳戶設計;依勞委會初步估計,前提必須是「每年薪資成長率3%」、「投資報酬率6%」、「工作滿30年」,每月可領取退休當年薪資的24.2%;假使勞工退休當年每月工資5萬元,退休後每月約可領12,100元﹙50,000*24.2%﹚。
參考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92年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554萬1千人、經常性薪資 (含本薪與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 估算為34,730元,各業受僱員工在同一場所的服務年資,平均約6.38年;所以有點年紀,甚至超過40歲者已錯過好幾年提撥者,只能領到減額的福利,只有剛就業的人才能獲得全額的福利。新法草案另設計「年金保險」制,僱用勞工兩百人以上企業,經工會同意,可自行選擇保險公司規劃的年金保險。
臺灣地區第三層:個人年金保險
以目前勞委會推動的修正案皆以工作滿30年為案例作計算基準,以前述所言,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年金制」有30%的所得替代率,再加上「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中所得替代率為24.2%,若以92年平均月投保薪資34,730元為假設計算基準,退休勞工以前述所得替代率計算每月至少可領取約1萬8,823元﹙34,730*﹙24.2%+30%﹚﹚;若以這筆金額作為退休年金,應該有不少中年上班族拿起計算機算算還要工作多久才能得到適當所得替代率?若無法得到,就必須規劃第三層個人年金保險填補缺口,這個部份屬於個人自主性的退休財務規劃,透過個人儲蓄,主要目的在於補強政府與僱主退休金給付之不足,進而保障個人退休生活品質,滿足個人退休生活需求。提醒讀者為自己投保適合的保險,對於無法堅持長期有計劃理財的國人,保險定期定額、長期累積及強迫儲蓄的特性,是不錯的理財選擇。
依據國泰人壽92年11月以公司所屬20-59歲之保戶所做「保戶退休理財規劃問卷調查報告」結果來看:
一、以性別區分
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不論男性或女性皆認同以「平時儲蓄」作為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女性偏向「自己平時儲蓄」比率較男性更高,突顯出女性性別上纖細、熟慮特質,在平時用自己儲蓄的力量來因應退休,但相對也突顯女性性別的角色弱勢,接觸管道少以致可資利用理財資訊、工具較不足。
二、以職業區分
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製/營造業及服務業」,較其他行業偏向自己「平時儲蓄」;「軍公教金融資訊業」,有完善退撫制度並對理財工具較熟悉,故較其他行業偏向「其他來源」。
三、退休生活應由誰負責 vs. 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
交叉分析發現退休生活傾向「自己」負責者,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為「平時儲蓄累積」高達73%。綜合上述保戶為「女性」、「製/營造業」及退休生活傾向「自己」負責者,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較其他人偏向「平時儲蓄累積」。
退休後主要的經濟來源:靠自己
統計退休後主要的經濟來源:
一、約有69%的保戶認為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為「平時儲蓄累積」,其次為「投資收入」13%,二者相加高達80%的保戶,認為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應該靠自己,相對突顯社會福利退休制度在保戶心中之比重並不是很高,甚至是無法依靠,靠自己最牢靠。
二、依照世界銀行建議的第一層公共年金加加上第二層企業年金,即「僱主退休金」5%加上最低的「國民年金」3%合計僅佔8%,若依照世界銀行標準,政府未來在規劃退休制度方面成長空間頗大。而目前台灣地區有關老人的「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並不十分完備,迄今尚未建立完善的老人經濟生活保障制度,與國泰人壽「保戶退休理財規劃問卷調查報告」中調查「僱主退休金」「國民年金」比率偏低不謀而合,以致近86%受調查保戶認為必須依賴子女供養或自身積蓄,作為老年經濟生活的主要來源。
三、而靠「子女奉養」者亦僅佔4%,對照行政院主計處1994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老年人生活費用主要依賴子女提供者佔52..3%,依賴自身積蓄與變賣財物者佔17.25%,兩者合計達69.55%;顯示過去家庭內的代際間與代內間移轉仍為老年人退休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因時空變遷,保戶已深切體認到「養兒防老」年代已過,未來退休靠自己較安穩。
四、有6%的保戶有「其他經濟來源」或「不知如何選擇退休後主要的經濟來源」,顯示保戶缺乏退休規劃資訊,如何加強教育民眾認識退休、規劃退休,是未來須積極推動的工作。
檢視以上統計資料,提醒讀者在退休財務的儲備計劃中,自行準備的部份相形重要。傳統準備退休財務的方式多為儲蓄,但過度儲蓄忽略投資報酬、通貨膨脹等因素,只會讓您的錢失去原有的購買力;在投資管道多樣,資訊大量流通的21世紀,建議投資型商品是最佳選擇,可依照個人風險規劃,彈性增加或減少保額,並可隨景氣調整投資標的,提升投資組合績效,投資績效可計入個人保單帳戶價值,增加保障額度,具有一次購足「終身保障」+「投資獲利增值」的雙重功能。讀者可以衡量退休前的消費習慣,審慎評估退休後想要過那一種生活方式,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水準,再根據目前的財務狀況,開源節流,妥善加以規劃,更有彈性管理退休商品組合,匯聚成一筆有保障的退休收入。
退休後 靠自己最牢靠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