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態性低血壓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心臟內科主任陳澄鋆醫師 環台醫療聯盟
在我的經驗中,較年長的患者到心臟內科看病時常會提到"暈一下"這個問題。患者中有一位王老先生,有天晚上睡到半夜醒來想上廁所,起身走向廁所時覺得頭有點暈,接著便失去了知覺。家人聽到碰撞的聲響趕緊跑出來探視,只見王老先生躺在地上,人已經醒了但是很虛弱,仔細察看他身上有沒有受傷時,發現他的額頭和眼眶都撞的瘀青了,幸好沒有傷到骨頭。家人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也想不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類似上述的暈眩情況,也常發生在蹲下後再站起來時,或者是坐著要起來行走時。摔的較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腦部受傷、出血或是骨折,狀況輕微的可能只是短暫幾秒鍾的暈眩,但不會失去知覺。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由躺著或蹲著的姿勢起身站立,是日常生活中常做的動作,看起來簡單卻需要身體各器官,如:心臟、血管、神經之間的相互協調,才能完美的達成任務。當身體站起來時,心臟需要把足夠的血液,經由血管送入位在最高處的大腦,此時血管必須經由神經系統的協調,適當的縮小管徑,好使血液送的更高更遠。但是如果這些器官的反應太慢,或不能達成這項功能時,大腦便會產生暫時缺氧的現象,而產生暈眩或昏倒,醫學上稱此種現象為「姿態性低血壓」。
老年人的神經反應因為逐漸退化而變的遲緩,所以發生此種現象的機會增加許多。此外,老年人若平日服用一些血管擴張劑、甲型或乙型阻斷劑等藥物,那麼發生「姿態性低血壓」的機會就更多了。若是老年人的傳導系統出了毛病,致使心跳過慢,這種暈眩就有可能隨時會發生,而不僅只在姿勢改變時發生。
要如何預防這種在姿勢改變後所發生的暈眩或昏倒呢?這必須要從「習慣」上著手。老年人在躺久了或睡醒以後想要起床時,先躺著做些手和腳的動作,讓四肢活動活動,例如:右腳伸直後彎曲,交替做五次後,再換左腳做;然後雙腳一起做伸展動作,再慢慢坐起來;停留五到十秒鍾以後站起來,站起來以後不要馬上走動,等到不會感覺暈眩時,再邁開步伐行走。另外,不論看電視、坐車、坐飛機,在久坐之後站起來之前,最好雙腳先交替活動十五至三十秒,然後才站起來。這些「預備動作」可以使關節較為靈活,養成這些習慣就可以避免暈眩。假若因為個性太急躁,或一時忘了突然站起來而感到暈眩時,最好趕快蹲下或坐下,以減輕昏倒時受傷的嚴重程度。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