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瑞祥/報導】
去年國人買保單,約有25%的保費,是透過銀行通路投保的。國內保險專家認為,一旦這項統計數據接近50%時,長期來傳統壽險業務人員的角色將面臨轉型,而保單結構會重新定位。
【2004/05/18 星期二 民生報/A9版/理財熱線】
台灣人壽總經理凌寶在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保險系列講座中表示,這幾年利率下滑,消費者透過銀行投保與利率連動相關的保單,風行一時,去年3442億的新契約總保費中,銀行保險就賣出1200億元,較前年的480億元以倍數成數。
不過,與歐洲地區的銀行保險比較,國內銀行保險仍有不少的成長空間。凌 寶指出,全球銀行保險最發達的多分佈在歐洲,例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市佔率都過50%。
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台新保險代理人公司協理李文斌指出,歐洲銀行的電腦相關的IT系統完善,消費者一進門,銀行臨櫃服務人員,立即在短短數秒內,就可回答或建議客戶,如何運用各種保單強化保障功能。
與臨近的日本相比,國內目前銀行保險所販售的保單有明顯差異。
凌寶表示,台灣消費者透過銀行保險所買的主力保單,多屬短年期養老險、利率變動型年金及連動債型的投資型保單3大類,而日本銀行主力保單以變額年金險為主。
李文斌強調,隨著利率變化起伏,銀行保險販售的保單,不宜偏重在與定存競爭的短年期養老險身上,包括傷害險、醫療險、壽險等保障型保單,也是今後銀行保險通路的新興主力險種。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