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提供: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營養課 吳珮如營養師
在1980年至1985年之間,美國的鈣片補充劑市場約莫成長了7倍,大概有1300億的購買金額。這是因為骨質疏鬆症和鈣的攝取具有相關性的結果。在美國年紀大於50歲以上的120萬名女性骨折患者中約有80%是和骨質疏鬆相關。在兒童期或青春期,若有適當的鈣攝取量,便可減少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而在一般成年人身上,雖然鈣的補充不能使呈現疏鬆的骨頭恢復正常,但可以減少骨骼鈣質的流失。在台灣的日常飲食型態中,每日攝取的鈣遠低於目前行政院衛生署的建議攝取量(註一)。如果從飲食中真的無法攝取到足夠的鈣含量,尤其是在兒童期及青春期這段成長期間,可考慮選擇適當的補充品補充,以達到最大的骨密度,減少日後骨質疏鬆症發生的機率。
最佳鈣來源仍然是從攝取一般的食物較佳,因為食物中尚且含其他豐富的營養素像是一些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若是真的無法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可考慮使用鈣片補充品。在選擇鈣片補充品時有一些小地方我們必須注意。
第一,鈣的含量:可選購接近行政院衛生署所建議的每日攝取量(註一)。第二,無須添加其他的維生素或礦物質。因為若含了其他建議的維生素或礦物質,其鈣含量通常不多。像是一般的綜合維他命,普遍的鈣含量一錠約莫150~200毫克。若補充劑含有所有維生素、礦物質的建議攝取量又要達到鈣的足夠量,做出來的藥錠便會很大顆。
市面上有著各式各樣的鈣片,其中最普遍且便宜的鈣片補充品為碳酸鈣,其他還有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鈣、乳酸鈣、蘋果酸鈣、磷酸鈣、鈣與氨基酸的螯化物等,各種不同的形式會有不同的鈣含量。例如碳酸鈣約有40%的鈣,而葡萄糖酸鈣只有9%。各種形式的鈣在吸收方面倒是相差無幾的,且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利用鈣片補充不足的攝取量與喝牛奶的方式是一致的。所以購買時應考慮其鈣元素的含量,通常以碳酸鈣的形式較為經濟實惠。
有些鈣片會添加一些其他的維生素或礦物質,除了先前說過的需考慮鈣的含量之外,尚需注意這些補充劑中是否添加有鎂和鐵。因為鎂和鐵會和鈣競爭吸收通道,而使得鈣的吸收率變的較差。而在鈣片中添加維生素D也很常見,但須注意到維生素D的劑量,避免高劑量的維生素D導致中毒(註二)。
還有一些鈣片補充品強調其自然來源,像是肉骨、骨粉、牡蠣殼、石灰石等,這些強調自然來源的鈣和上述其他成分的鈣是一致的。差別在於不同來源的鈣,或多或少含有其他不同成分的微量元素。但,我們要注意的是,某些肉骨及石灰石調製的鈣補充品可能含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像是砷、鎘、汞等,若長期作為補充品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飲食中我們也要注意避免攝取過多的磷,過多的磷會促進副甲狀腺的分泌,造成礦物質的流失,及血鈣的下降。為了維持血鈣的濃度,鈣便會從骨頭中游離出來,而造成骨質的流失。含磷高的食物,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可樂。過多的蛋白質也會造成鈣的流失,一般認為可能的原因為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通常含了較多磷的緣故。所以,為了避免鈣質的流失,除了攝取足夠的鈣之外,尚須注意避免攝取過多的磷與蛋白質。
雖然鈣的缺乏是一個大問題,但長期使用鈣補充品的影響還是未知的。一般而言,過量的鈣(每天大於2500mg)會導致便秘,且會抑制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像是鐵、鋅、鎂和其他一些必須的礦物質。所以,一般而言還是建議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鈣,像是脫脂牛奶、優格、低脂起司等乳製品或強化鈣的食物。若從食物中攝取的量仍無法達到每日的建議攝取量,或是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小心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鈣片補充品。
註一:行政院衛生署建議之每日鈣攝取量
0~3個月 | 200毫克 |
3個月~6個月 | 300毫克 |
6個月~1歲 | 400毫克 |
1歲~4歲 | 500毫克 |
4歲到~7歲 | 600毫克 |
7歲~10歲 | 800毫克 |
10歲~13歲 | 1000毫克 |
13歲~19歲 | 1200毫克 |
大於19歲 | 1000毫克 |
註二:維生素D之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μg,若大於每日建議攝取量的4~5倍,即有可能發生中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