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俊旭
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兩個單位的統計名次會有差異?其實這是屬於合理的範圍,因為兩個單位所收集到的樣本族群不一樣,而檢驗的機構也不同。在此,我同時公開兩個排行榜的目的,是要讓讀者知道,這兩個排行榜總共十三種食物都是容易產生慢性食物過敏的食物。
在實施低敏飲食的時候,可以考慮這兩個名單,避開可疑的食物,三週不吃,就有可能降低過敏症狀。從兩個排行榜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牛乳、蛋、小麥都是排行榜的前三名,而且不只台灣如此,美國的統計報告也是這樣。
作者:陳俊旭
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兩個單位的統計名次會有差異?其實這是屬於合理的範圍,因為兩個單位所收集到的樣本族群不一樣,而檢驗的機構也不同。在此,我同時公開兩個排行榜的目的,是要讓讀者知道,這兩個排行榜總共十三種食物都是容易產生慢性食物過敏的食物。
在實施低敏飲食的時候,可以考慮這兩個名單,避開可疑的食物,三週不吃,就有可能降低過敏症狀。從兩個排行榜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牛乳、蛋、小麥都是排行榜的前三名,而且不只台灣如此,美國的統計報告也是這樣。
作者:潘懷宗、蘭萱
就像會讓女人美魔,卻又造成不孕的麝香一樣,唇蜜也有其他的副作用。這項研究是美國德州達拉斯貝勒大學醫學中心的皮膚科醫師布朗完成的。他提出警吿,閃亮的護唇膏與唇蜜可能會吸收紫外線,進而增加罹患皮膚癌的機率。
2008年8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還製作了一則新聞,特別報導了有關會加強日光中紫外線對人體皮膚造成傷害或致癌的物質(光敏感物質),也就是說,原本不會造成曬傷或致癌的曰光強度,在妳塗上或使用這些光敏感物質後,就會直接造成傷害,因此不可不防。
文/張又晴
比較常發生靜脈曲張的部位,大多是體內血液回流不良的區塊較普遍,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腿部靜脈曲張」;還有難以啟齒的「痔瘡」,是一種肛門黏膜下的靜脈曲張;肝硬化病人要注意的併發症--「食道靜脈曲張」;發於青春期年輕男性,可能會造成男性不孕症的「精索靜脈曲張」;還有人因為「臉部的微血管靜脈擴張」,一度錯覺以為得了蘋果臉。
來源:《雜食者的兩難》/商業週刊
從愛荷華州玉米田起始的工業化食物鏈,終點落在麥當勞,一份讓駕駛人邊開車邊享用的食物。這是我所選擇的工業化餐點。無數原物料玉米的支流,經由各種加工程序再轉換成肉類之後,匯集成肯德雞、必勝客等速食店的餐點,以及超市中的食材。我們被工業化餐點所包圍了;這些餐點所組成的工業化食物鏈,供應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所吃所喝。
來源:《雜食者的兩難》/商業週刊
根據美國衛生局長的說法,在美國,肥胖已是官方認定的流行病,是目前最迫切的公共衛生問題,醫療系統每年為此花費九百億美元。每五個美國人就有三個體重過重、一個肥胖。以往糖尿病是成年人疾病,現在很多兒童也得到這種病了。由於糖尿病以及其他與肥胖相關疾病的影響,這一代的小孩的壽命很可能會比他們的父母短,而且情況也不限於美國。聯合國在2000年的報告指出,全世界有十億人營養過剩,正式超過營養不良的人數:八億人。
文/樓中亮/2012年3月1日
今年的氣候非常不穩定,用閩南話來形容就是「歹年冬」。如今雖已進入初之氣,但整體而言日夜溫差仍大,一個不注意就容易著涼。平常肺系統較脆弱的人在今年上半年更須特別注意保養。人體中最嬌嫩的臟腑就屬肺了,幼兒及老人的免疫力較差,是感冒著涼的高危險群,也應特別小心。
文/常春月刊
不只花椰菜,所有的蔬菜、水果經過烹煮後,都會有營養流失的問題,因為蔬菜富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B群、礦物質等多為水溶性,很容易因為氧氣、高溫所破壞,或者在燙煮的過程中溶解於水中。其次,蔬菜在烹煮之後,所保留的養分多寡,則與烹調方式有關,當加熱愈久、烹調所用水量過多,亦是營養素流失的主要原因。
文/常春月刊
痛起來像刀割、像針刺,或像被火燒,這可不是什麼「酷刑」造成,而是秋冬好發的帶狀疱疹引發的神經痛症狀,讓不少患者想到就膽戰心驚,痛起來更是哇哇叫,如果帶狀疱疹長在耳朵部位,更要小心可能因為病毒侵犯到聽神經,進一步造成聽力損傷。
日前台中慈濟醫院曾發表一起少見的耳朵長了帶狀疱疹的案例,一開始就像是小感冒,引發一名男子的喉嚨痛、耳朵痛,沒想到接下來卻出現疑似中風的症狀,讓患者大驚失色,由於病毒引發內耳前庭神經炎病變,破壞了患者右邊的顏面神經,讓他整張臉腫脹、歪斜,還引發聽力喪失、慢性頭暈、走路也搖晃不穩等困擾。
文/呂怡貞
審稿/徐世達(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人體免疫機制複雜微妙,靠著陣容龐大的免疫兵團在眾多設計精良的機制下並肩作戰,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大軍彼此合作無間,我們的身體免於內憂外患的侵襲。
免疫系統是守衛個體健康的堅固堡壘,一道道嚴密的防禦關卡、環環相扣的作用機制,幾世紀來科學家逐一解密也每每驚聲讚歎。201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史坦曼確認樹突細胞有著主導人類免疫系統的重要功能(見〈分秒不鬆懈的人體免疫防禦系統〉),推翻了過去認為由淋巴球主導的特異性免疫,是免疫反應中最主要關鍵的看法,重導了幾十年來學界只著重特異性免疫的研究方向。
文/呂怡貞
審稿/徐世達(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外在環境充斥眾多病原,人體時時刻刻暴露其中,與外來病原對抗、捍衛個體健康,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長期戰役,人體的免疫防禦系統總是處於備戰狀態,從不鬆懈。
2011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三位免疫學家共同獲得:美國洛克斐勒大學教授史坦曼(Ralph M. Steinman)、斯克里普斯研究院教授比特勒(Bruce Beutler)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
最近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