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寒露節氣的「活法兒」-寒露

寒露節氣介紹
今年的寒露節氣是10.8~10.22,《孝經緯》說:「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謂露冷寒而將欲凝結矣」。寒露時節,南方都已入秋,北方呈現深秋景色,層林盡染,白雲紅葉。此時秋氣清朗,或有秋風暴起,要加衣防風寒,飲食滋潤、溫暖,勿吃撐,少生冷,養護脾胃。

濕熱體質寒露飲食小貼士

  • 適宜:小米、薏米、黃豆、赤小豆、菠菜、蘿蔔、梨、香蕉、木耳菜、芝麻、豆漿
    寒露節氣,天氣多涼爽乾燥,寒涼和乾燥容易給人體造成傷害。《攝生論》:「宜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養元和。」而對體內蘊熱留濕的濕熱質來說清熱利濕,健脾最為重要,因為脾主運化水濕。只要脾運化水濕的功能足夠強大,就能使體內各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潤,達到防燥潤燥的效果,從而防止燥邪對身體的危害,同時還能使內蘊的濕熱得以清除。《黃帝內經》曰:「五穀為養」,如下五穀雜豆類食物可以健脾祛濕除熱:小米、薏米、黃豆、赤小豆,濕熱之人經常吃大有裨益,而且煮豆粥早晚服用最為好。另外,對應體質和節令,可適當吃些味甘性涼的潤燥之物,特別是生活在氣溫較高地區的濕熱質更應如此。菠菜、蘿蔔、梨、香蕉、木耳菜、芝麻、豆漿、豆腐、豆腐乾等都比較適合。
  • 少吃:蜂蜜、阿膠、銀耳、燕窩、豬肉、雞肉、豬大排、燒烤油炸
    濕熱質最好少吃滋膩的養陰之品如蜂蜜、阿膠、銀耳、燕窩、豬肉、豬大排等,吃多了容易生熱助濕,加重濕熱內蘊。另外,秋季本身是燥邪猖獗的季節,又常與濕熱相伴而行,使得濕熱體質就更容易上火,所以此時飲食要儘量清淡,少吃燒烤油炸、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免助熱生濕,加重秋燥症狀。煙酒、濃茶、咖啡易助濕生熱,同樣濕熱質也要儘量避免。還有古人建議此時節「勿多食雞,令人魂魄不安」。
  • 忌吃:動物肝臟、新姜、小蒜、動物肺臟
    《遵生八箋》曰:「四季月勿食肝。」意思是每個季節最後兩個節氣不宜吃肝臟,故秋季的寒露、霜降節氣不宜食肝臟。《云笈七簽》曰:「季秋勿食新姜,食之成痼疾。」《云笈七簽》記載:九月(農曆)勿食小蒜,傷神損壽,魂魄不安。《金匱要略》:三秋不可食肺。故整個秋季都不宜吃肺臟

濕熱體質寒露運動小貼士:秋登秋跑秋遊都適宜
寒露節氣已是深秋,氣候多涼爽,適合濕熱質的運動莫過於秋登秋跑秋遊。約上幾個好友登高、看層林盡染的秋景,徒步遠足或者去欣賞盛開的菊花,將那獨立枝頭的奇花和玉骨冰肌收進眼底。單純的濕熱體質平時秋跑也非常適宜,可以幫助濕熱之邪瀉出體外。但如果兼有陽虛、陰虛等體質,則適合做一些運動量較小的運動,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瑜伽等。如果運動時衣服汗濕,應馬上更換,不宜任秋風吹,否則為濕氣所傷,要麼氣逆咳嗽,要麼腿腳無力而冰冷。
濕熱體質寒露起居小貼士:保暖防寒,規律作息
寒露過後,天氣由涼轉寒,濕熱質起居上要注意防寒保暖,切勿盲目「秋凍」,遇大風、降溫應及時增添衣褲被縟。同時,氣候漸趨乾燥,洗澡不宜用鹼性大的肥皂,尤其是老年人,再使用鹼性大的肥皂容易使皮膚乾燥脫屑。另外,經常熬夜或過度疲勞、高度緊張則傷陰最甚,容易加重濕熱狀態,進而促生陰虛,所以要早睡早起,規律作息,勞逸結合。睡前泡腳、用手指梳頭等有助於保證睡眠質量。
濕熱體質寒露情緒小貼士:多想美好事物、減少心煩急躁
對於易心煩急躁的濕熱質,在寒露節氣,這個易「悲秋」的時候,為避免煩躁,應少看一些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小說和電視劇,同時也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尤其是老年人,要多想想美好的事物。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句,不僅給人以秋天的生氣,更有一種氣概和高尚情操,如能如此樂觀豁達,何愁「秋愁」不去、憂鬱不解、心煩不消呢?

濕熱體質寒露茶飲小貼士
銀菊山楂茶
菊花、金銀花各5克,桑葉5克,生山楂25克。將四種材料分別洗淨,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煮半小時,去渣取汁代茶飲。此茶具清熱平肝,清肺潤燥、潤膚美容的功效,較適合濕熱質飲用。

此文章內容不適用於孕婦及南半球用戶
From:活法兒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