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紹華、莊 芳、何珮郁】
他只用了八天的時間,五場比賽的機會,就讓全世界認識他。然而,在這五場驚天動地的比賽之前,林書豪,其實早已承受了十八年的懷疑與鄙視。
一九九三年,美國加州帕羅奧圖市(Palo Alto),YMCA活動中心籃球場,五歲的林書豪,開始了人生第一場籃球比賽。
「這場比賽,他只是站在中線附近發呆,並且不時地吸著他的大拇指。」根據哥哥林書雅的記憶,那一年,父親為他兄弟倆報名參加YMCA幼童聯盟籃球賽,「連續好幾場比賽下來,林書豪都是呆呆的站著,幾乎沒有碰到球過。」
五歲時的第一場比賽 只是站在場上發呆吸大拇指
沒人能想到,這個黃色皮膚、只會在球場上發呆的瘦小孩子,會在十八年後寫下籃球場上絕無僅有的一頁傳奇──二○一二年的二月,在世界籃球殿堂NBA季賽中,林書豪像是一枚終於引爆的核彈,在一瞬間狠狠釋放了累積十八年的驚人能量。二月四日到十一日,只不過五場比賽,林書豪就此改寫了自己的生命,也改寫了亞洲人在籃球場上的可能空間。
五場比賽,他一共得到一三四分,是全隊總得分的二七%;因為林書豪的爆發,他所屬的紐約尼克隊連續贏得五場比賽,在此之前,尼克隊在十場比賽中只有二勝;在二月六日開始的連續四場先發出賽中,林書豪一共得到一○九分,打破NBA有史以來「前四場先發得分」的最高紀錄。
在這八天,林書豪被媒體稱為「地球上最受矚目的運動員」,尼克隊的官網簡直成了他的個人網頁;他的英文名字Jeremy Lin,快速躥升為搜尋網站最火熱的關鍵字,Lin-sanity(林來瘋)成了普及率最高的新創單字。
緊接著,以Lin為字首的創意單字不斷出現,Lin-possible(「林」可能)、Lin-credible(「林」不思議)、Super Lin-tendo(超級「林」天堂)……。
在這一籮筐的雙關語當中,把林書豪形容為灰姑娘傳奇的Lin-derella(「林」杜瑞拉),或許最能打中他的真實內心。一路走來,林書豪總是在不受認同的眼光中,一次又一次的瞬間爆發、贏得尊重。
時間拉回一九九三年帕羅奧圖市的「幼童聯盟」比賽,經過連續發呆數場,有一次,媽媽沒有來看這對兄弟的比賽,回家之後,林書豪要求媽媽下一場比賽一定要來看,媽媽答應了,但也要求林書豪必須表現得更積極,「弟弟說OK,而在這場媽媽重回觀眾席的比賽中,林書豪忽然脫胎換骨,拿到了超高的分數。」林書雅回憶:「從此,他就走上了這條路,再也沒有放棄過。」
「我們林家的人,每個都很會唸書,但從來沒有一個是擅長運動的。」接受本刊專訪,伯父林繼宗談起林書豪一臉得意,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他爸爸在搬到美國前,其實沒有碰過籃球,至於我,是在這幾天林書豪暴紅後,為了應付媒體才開始惡補籃球術語的。」林繼宗這幾天因回答太多問題,聲音「燒聲」不得不去掛病號。
除了沒有先天的運動細胞,就連起步的基礎訓練,林書豪也是完全的「不成體統」。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林書豪的爸爸是為了紓解課業及工作壓力而開始接觸籃球,也因為希望孩子們能從小打好體格基礎,所以在林書豪五歲時,就開始帶著他一起上場打球。然而,這段過去從林書豪阿嬤的口中說出來,其實更加生動鮮明。
孩提時開心玩球 讓「哈佛小子」一腳踏上籃球路
由於爸媽忙於工作,反倒是經常飛到美國長住的阿嬤,成了林書豪在五歲以前的重要玩伴。「兒子到美國的時候,沒什麼錢,我只給了他一千美元,他就飛過去了。窮啊!談什麼吃喝玩樂,沒錢看電影,只好在家看看籃球比賽,就這樣看出興趣來;假日,一家人也沒有錢出去玩,只好花點小錢買了一個籃球,帶孩子在附近公園隨便丟一丟。」
「那個公園其實沒有真正的籃球場,只有一個快要爛掉的── 算是一個球框吧!」阿嬤回憶,雖然設備簡陋到不行,但小小的林書豪還是玩得很開心,「因為,若是平常在家,我兒子和媳婦管孩子可是管得很嚴哩!」
阿嬤說了一個小故事:五歲以前的林書豪喜歡看電視,但媽媽堅持,除非做完功課,否則不准打開電視。
一次,趁著爸爸媽媽不在家,林書豪要求阿嬤讓他看喜歡的卡通,「但是你媽媽不准,怎麼辦?」「那……阿嬤,你可不可以到陽台,看到我媽媽的車子開回來,就趕快通知我一聲。」就這樣,阿嬤成功地為林書豪「把風」。
孩提時代開心玩球、認真唸書,是林書豪日後能成為NBA球場上「哈佛小子」的底蘊;但是,在林書豪進入高中到打進NBA的這段期間,他卻開始血淋淋地體悟到真實世界的殘酷。對於膚色與種族的歧視,開始一路折磨林書豪的籃球路。
「這一路,真的很辛苦,總歸一句話,你好像永遠得不到該有的尊重。」這是林書豪在○九年接受ESPN運動網專訪時的說法:「不管你表現得怎麼樣,人們就是不相信你真的會打球。」
偏執荒謬的成見 成為轉化忿怒為拚搏熱血的關鍵
他在高中加入學校籃球隊,展開了籃球生涯的奇蹟之旅。高一時,林書豪的身高只有一六○公分,但整個高中生涯,林書豪繳出每場平均得分十五分、七次助攻、五次抄截、六個籃板的成績。「但在這個過程中,你能想像到的所有難聽字眼,都曾招呼過我。」racial slurs(種族恥辱)、racial jokes(種族笑柄)……林書豪隨口舉例。
「林書豪經常會寫email給我,當他打出一些成績之後,信件的內容也開始偶爾出現一些抱怨,抱怨的重點,都是歧視。」林繼宗說,「我不懂籃球,只能跟他說要加油,或許,多練一些遠距離的投籃,或者練出自己的必殺技,也不知道這些建議是不是正確,總之,我希望他能感受到家人相挺的力量。」
家人的相挺,的確給了林書豪撐下去的力量,而讓他把忿怒轉換為拚搏熱血的關鍵,則是來自於父親林繼明的這一句—「只要你帶領自己的球隊贏球,人們自然會尊重你。」
贏球,讓輕蔑的聲音消失,林書豪記住了。
「有一次,在一場重要比賽的前夕,我在晚上十一點多忽然接到他的電話,竟然是要問我某個動作的腳步技巧。」談起林書豪現在的成績,高中時代籃球教練Peter Diepenbrock 顯得異常興奮,「這是他應得的,他總是比別人練習得更多、更晚,總是想著籃球。」
始終存在的歧視 讓贏球成為唯一能選擇的路
高三那年,林書豪帶領學校球隊取得三十二勝一敗的驚人戰績,順利獲得全州冠軍。在那一場冠軍賽中,他不僅讓全校同學為他歡呼,甚至連對手學校的學生也替他加油。
然而,加州高中籃壇的尊重,卻無法延續到大學籃壇。即使當地所有的運動相關刊物都把林書豪列為當年度最佳球員,但林書豪卻沒有獲得任何一份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甲組大學獎學金。林書豪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他相信,「膚色」,再一次成為阻礙事情的關鍵。
從來不是大學籃球強隊的哈佛大學,是林書豪唯一的選擇,林繼宗笑著說,「因為林書豪,最近聽說哈佛大學想要做些調整,願意提供獎學金給優秀的運動員,這也算是我們書豪的一項貢獻吧!」
在林書豪之前,哈佛大學畢業生打入NBA,必須追溯到一九五三年,那個……貓王還沒走紅的年代。
回頭來看,林書豪顯然已是哈佛大學的光榮,但在學校期間,同樣的,歧視與侮蔑的聲音從沒少過。他的哈佛隊友 Oliver McNally 表示,「每當林書豪站上罰球線,總有人會對他高喊『餛飩麵』、『糖醋排骨』等等字眼,這些都是林書豪在場上不時會聽到的聲音。」
「贏球,讓輕蔑的聲音消失。」再一次,這句話,成為林書豪唯一能選擇的路。
《時代》雜誌的報導 暗示崎嶇難行的NBA之路
二○○九年十二月六日,他在對上康乃迪克大學的比賽中,一人獨得三十分,並且帶領哈佛大學打出二十五年來最漂亮的開季成績。從此,林書豪成為NBA球探的關注重點。
一度,他認為自己終於走向成功了。
「哈佛大學的籃球新星是個亞洲人,這會有什麼問題?」當林書豪在NCAA打出驚人成績之後,《時代》雜誌在○九年底以此為題刊出一則報導,這篇文章雖然對林書豪多所肯定,但是,文章的標題,卻暗示了林書豪注定再次失望的NBA之路。
一○年,有八支NBA球隊邀請林書豪參加選秀會前的訓練,包括在球探報告中給予林書豪高度評價的金州勇士隊,選秀結果出爐:林書豪,沒人要。
「他對外只說自己吃了很多雞翅藉以洩恨,但據我所知,他其實私底下偷偷哭了好幾回。」林繼宗說。
隨後,達拉斯小牛隊給了林書豪參加夏季聯盟的機會,憑著優異表現,林書豪重新贏得了金州勇士隊球探的認同,當他身穿背號七號的球衣接受採訪時,展現了東方傳統觀念當中念舊的一面:「很感謝小牛隊之前願意給我機會,他們當時給了我七號球衣,我則承諾他們,一旦我打進NBA,不管是在哪一隊,我都會儘量保有這個背號。」
可惜,林書豪終究沒能保有這個背號太久的時間,在二○一○到一一年的一整個球季,他只為金州勇士出賽二十九場,拿下寥寥的七十六分,被球隊釋出後,他的下一站更是連「消化垃圾時間」的機會都沒有,在休士頓火箭隊,他只待了不到一週,沒有上場,就被釋出,換成了身著十七號球衣的紐約尼克隊員。
「但他曾跟我說,總有一天,他要換回七號球衣。」林繼宗說,幾個月前,才剛剛加入紐約尼克隊,他甚至沒有把握能在紐約停留多久,但對未來,忽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自信心。
十八年的壓抑 引爆「豪」小子翻轉籃球殿堂
也該要有更多自信了。在鄙視與侮蔑的眼光中,林書豪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是號人物;在僅有的替代上場機會中,他讓全世界看見籃球場上不會只是黑人與白人的天下。
做好準備,抓住僅有的機會,贏球,然後讓所有的懷疑、輕蔑、鄙視自動消失。這是十八年來林書豪走過的路,接下來,他已有繼續這麼幹下去的勇氣與決心。
...【全文請見今週刊791期】
林書豪 贏球,讓輕蔑的聲音消失/五場比賽 釋放十八年的壓抑與歧視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