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集團林孝信父子一場佈局一年的交易

撰文:燕珍宜、劉俞青╱出處: 今週刊775期╱2011.10.26
今年一月,國產集團的尾牙上,集團大家長總裁林孝信,已經悄悄預告一件國內航空界的大事,只是當時外界沒有「心領神會」。

當天,林孝信駕著一架法國空中巴士(Air bus)的模型機進場,引爆全場歡呼轟動,但當時,大家只把他視為尾牙宴上的一個噱頭。
沒想到,九個月之後,林孝信與長子、也是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父子兩人連手,讓這場尾牙宴上的夢想成真。
根據《今週刊》自國際航空機構蒐羅資訊得知,近日之內,台灣最老牌的航空公司──復興航空將宣佈引進重量級的策略性投資者,也就是林孝信在尾牙宴上提前「預告」、親身駕駛進場的空中巴士公司。
根據復興航空十月二十五日傍晚的新聞稿表示,復興航空公告完成私募增資案,以每股十七.五元的私募價格,八.九八億元的資金,順利引進由Paradigm Transportation Holiding, B.V.所設立的「寶典交通產業基金」(Paradigm Transportation Fund)的資金。未來,空中巴士將成為復興航空持股一○.六七%的大股東
走過破產邊緣
林孝信父子接下燙手山芋 十一年再登巔峰
目前復興航空已經向交通部民航局報備這項跨國投資案,如無意外,空中巴士將成為國內航空公司第一個國際性大股東,而空中巴士目前是全球兩大飛機製造公司之一,與波音公司勢均力敵,有了「大咖」加持的復興航空,將有如公司飛機上「龍」的圖騰,從此「飛龍在天」。
然而,這一刻,無論是對復興航空而言,或對林孝信、林明昇父子來說,不但恍若隔世,而且絕對刻骨銘心,因為十一年前,當時的國產集團差一點就要撐不下去,這個早期與台泥辜振甫、新光吳火獅等家族齊名的大家族,差一點就因為財務危機而命脈不保。
然而,整整十一年,十一年改變多少事?可以讓一個集團從瀕臨破產的邊緣拉回來,再登巔峰,這不是奇蹟,至少,在林孝信父子身上,真的做到了!
去年六月,林孝信正式將復興航空的棒子交給三十八歲的長子林明昇。林明昇接下大位不過一年多,但已經做了至少三件讓人眼睛一亮的大事。
從結果論,今年復興航空交出的成績單,讓各界眼睛一亮!前三季累計營收六十五.三億元,每股稅後純益○.七二元,遠優於航空雙雄華航的負○.一四元與長榮的○.一一元。三年前還處於虧損狀態的復興航空,竟能在短時間內後來居上,實屬不易。
另外,經曆數年的瘦身與體質調整、財務健全等計畫,復興航空成功將負債比降至四八.六%,成為目前國內航空業者中,負債比最低的公司。
積極尋找策略夥伴
力邀空巴入股 爭取國際航線「飛出去」
當大家還在為此漂亮數字驚豔不已時,復興航空另一張王牌,早已緊緊握在林明昇手上。
或許因為先天「瘦小」之故,林明昇一上台就積極思考著,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飛得更高更遠。林明昇自上任以來,就祕密地穿梭於國際重要航運公司,尋找策略投資夥伴。與空中巴士接觸已經超過一年,雙方在近半年間密集聯繫,最後才敲定這起合作案。
既然是策略性投資,對方又具有國際航空背景,國際航空業的市場上一度盛傳新加坡樟宜機場、國泰航空、空中巴士等均被列為可能名單,最後結果,「空中巴士」確定入股復興航空。這是林明昇上任後搶下的第一記大功。
此外,今年六月底,復興航空首度突破長期被華航、長榮航兩雄所割據的新加坡國際航權,成為獲準定期飛新加坡的第三家航空業者
事實上,擁有美國法律博士學位的林明昇為了爭取這條寶貴航線,投入的心力絕不亞於空中巴士的入股案。
因為長久以來,台灣一條國際航線僅限兩家國籍航空公司獨享航權的限制,終於在復興航空的極力爭取下被打破。交通部今年一月通過「國際航權分配及包機審查綱要」第四條修正案,未來只要航約中言明不限家數飛航,包括首都航線,都可允許第三家業者加入營運,有利於增加航空公司的商機。「我們只是要爭取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和機會,其他的我們會自己努力。」林明昇說道。
等待許久的國際天空一開放,復興航空立刻「展翅高飛」,提供飛往新加坡航班的服務。新加坡航線對復興航空而言,除了具有像徵意義,林明昇也有務實的計算,「整體而言,可以將飛機利用率從八.二小時提高到九小時。」
緊接著,一連串「飛出去」的計畫都箭在弦上,包括復興航空目前已經有八條國際定期航線:澳門、釜山、濟州、峴港、帛琉、新加坡、河內等,都已整裝就緒。
尚未爭取到航權的,復興航空也有變通之道,與旅行社合作開發區域性包機,同樣成功地「飛出去」。除了國際航線外,再加上二十二條兩岸直航航線,復興航空每週約有一八二個兩岸、國際班次。
借重空巴技術支援
不但降低成本 也搶進中型機維修市場
為了因應航線擴張的需求,林明昇也積極擴充機隊,準備汰舊換新。空中巴士飛機較適合區域飛行,現在訂購至少要排隊等六年。但林明昇卻佈局得早,去年十一月,啟動第一波新機計畫,購買了八架空中巴士。緊接著,今年五月則又啟動第二波,預計購買十二架空中巴士,其中有六架為最新可節省一五%油耗的A321-NEO飛機。
復興航空因為向空中巴士購買飛機,有了密切的接觸。但是,向空中巴士購買飛機的航空公司何其多,除了林明昇,卻沒有人想到好好善用這張王牌。
近幾年,全球航空市場的區域飛行(短程飛行)量已經超越跨洲飛行(長程飛行),專門生產中型飛機的空中巴士,去年即因亞洲訂單量大增,創下三百億美元的營收紀錄。空中巴士並對外表示,二十年內亞洲將躍居航空製造業最大的市場,全球約三分之一的訂單將來自亞洲。
既然亞洲將是最重要的客戶,空中巴士自然把腦筋動到這裡來。因此,除了入股,亞洲市場的售後維修服務將是空中巴士接下來的重要佈局。航太公會總幹事李康莊表示,兩年半後,將是亞洲商用飛機維修的起飛點。
空中巴士想在亞洲尋找維修市場的合作夥伴,這剛好與林明昇及其國際策略投資夥伴的合作目標不謀而合。而空中巴士所製造生產的中型飛機,又剛好是復興航空的主力機隊,與華航、長榮以大型、雙走道飛機為主不同。
對也想成立自己維修部門的復興航空而言,如果能借重空中巴士的技術支援,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也可以進而搶攻中型機的維修市場,一石二鳥的策略早在林明昇的規畫當中。
國產家族一度衰敗
投資失利拖垮財務 豪宅招待所也求售
「有了Airbus的維修、管理技術,可以立刻將復興航空的維修能力提升到國際級的水準。」,林明昇坦承藉由這位策略夥伴,復興航空可以一次解決維修技術與亞洲機師荒等兩大問題。
林明昇這張王牌更厲害的地方在於,有了這位國際策略夥伴的協助,復興航空將「如有神助」般地,在國際航權戰爭上輕易地過關斬將,順利取得國際航線。
這張超殺的王牌,緊緊握在林明昇手中,外界不禁好奇,「為什麼是復興航空?」
同樣的資金注入,投給華航或長榮的大海裡,恐怕激不起一點漣漪,但是對復興航空而言,卻可以有倍數的效果。」林明昇的談判能力,相信也是他贏得王牌的重要原因。
然而,對比今日的風光,恐怕很難想像,國產集團曾歷經重大轉折,曾經復興航空甚至整個國產集團家族,差一點就淪為歷史名詞。
林孝信出身宜蘭員山鄉,他的父親林燈家族其實相當顯赫,早期與新光吳火獅家族、台泥辜振甫家族等都是台灣「本省掛」的大家族,只是林燈幾度企圖跨入金融業,最後都失利,加上後續發展並不順遂,因此如今集團不若其他家族來得開枝散葉。
當時林燈與辜振甫家族、高雄陳田錨家族成為台泥公轉民營後的三大民營股東,林燈在台泥的持股僅次於辜振甫,幾年前,林燈家族的股權還差一點撼動辜振甫的領導地位。
全盛時期,林燈憑藉橫跨政商的資源,一手創建了國產實業,經營水泥下游的預拌混凝土;此外,國內電信產業成立之初,他也持有分區執照的泛亞電信一五%股權。
林燈有二房妻子,林嘉政是大房長子,林孝信是次子,大房幾乎囊括所有集團版圖,二房僅掌控上市的大華建設。
但一九九二年林燈過世,他把整個國產集團交給長子林嘉政經營,卻成了集團由盛轉衰的轉捩點。當時交遊廣闊、為人四海的林嘉政接掌之後,在朋友的慫恿邀請下,一方面不斷擴大轉投資,另方面在林燈時代接下的復興航空財務黑洞越來越大,原本經營還算穩健的國產集團財務狀況因此急轉直下,而他自己也因為幫朋友背書保證,最後在個人財務差一點出包之前,二○○○年十一月,林嘉政緊急辭去包括國產董事長在內的所有職務,離開集團。
辭職當然不能解決事情,當時不只集團業務欠佳,連帶拖垮整個林家家族的財務狀況,例如原本林家在陽明山上有一棟佔地千坪的豪宅,是難得的好物件,林家一直以來當作招待所之用;在家族財務狀況最不好時,連這棟豪宅都求售,但那時國內產業景氣也不好,因此賣了幾年之久,才在○三年以一億多元便宜賣掉。
林孝信創業救復興航空
找范志強當董座 先賣飛機省折舊費用
從當時大家族的輝煌,到最後財務窘迫到必須出售豪宅,林燈家族由盛而衰的一頁滄桑,令許多市場人士都不勝唏噓。
但世事總難預料。誰都沒料到,幾乎差一點要走入歷史的林燈家族,在短短十一年之後,幾乎又重新站回巔峰,而上演這一齣「中興復國」大戲的主角是林嘉政的弟弟、也是林燈的次子林孝信。
林嘉政辭職後,接手這個爛攤子的是林孝信,早期林孝信拿著些許國產集團的資源,以自身全心投入經營,創立了台灣最大的保全公司──中興保全。
二○○○年,林孝信領著手上獨立創業成功的中保公司回集團救火。當時國產集團內有兩家主要公司,一是國產實業,另一則是虧損連連的復興航空。雖然中保的營運穩健成長,但每年也不過大約十億元的獲利,和國產實業的獲利狀況不相上下,即使這兩家賺錢的公司加起來,都遠遠不夠彌補復興航空的「洞」。
最慘的時候,復興航空帳上的負債比將近九成,一家股本只有五十億元不到的公司,累積虧損竟然高達七十八億元,幾乎是倒閉的邊緣,若不是手上還有幾條航線持續在飛,現金流向(cashflow)還是正向,恐怕早就沒有今日掛牌上市的復興航空了。
林孝信接手之後,○二年找來現任期交所董事長范志強擔任復興航空董事長,務實的范志強一上任,檢視了當時的復興航空「慘況」,經過林孝信的充分授權,做了兩件關鍵決策,終於將復興航空從破產的懸崖邊拉了回來
范志強回憶說,他先檢視手上的「籌碼」,第一,當時復興航空的航線並不多,生意也不是太好,但卻一共「養」了二十三架飛機,「要知道,一架七四七的飛機停在那裡,不做任何事,一年折舊費用就是四億元。」因此范志強上任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賣飛機」
賣飛機不比賣其他東西,到市場上吆喝行銷就能賣掉,一來復興航空的機型老舊,本來就不容易脫手,二來因為各種機型的維修方式不同,必須要有同類型機的航空公司才會接手買進,因此,賣飛機的難度就更高了。
曾經,范志強把一架螺旋槳的舊型飛機賣到新疆去,「沒辦法,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只剩新疆航空還在飛這種機型的飛機。」除了賣飛機,如果是租賃型的飛機,只要運用率不算高,則儘可能租約到期之後就不再續租。
就這樣,幾年下來,復興航空名下的飛機機隊,從二十三架減到十六架,每年光是節省下來的折舊費用,就有數億元之多。
撿冷門澳門線來做
策略奏效翻身 等到兩岸直航轉機到來
另外,第二件要務,就是重新檢視航線。當時兩岸還沒有直航,兩岸的轉機只有香港線與澳門線兩條,而復興航空手上的,當然是別家航空公司不要的澳門線,於是乎,范志強開始苦思要如何燒熱冷灶,把澳門線給做起來
經過幾番不為人知的努力,最後的結果是,復興航空找來上海航空與深圳航空聯盟,只要復興航空在澳門一落地,一架上海或深圳航空的飛機已經等在隔壁閘口(gate)了。因此在比台北松山機場候機室還更小的澳門機場裡,乘客從台北飛澳門的復興航空飛機走下來,幾乎是要以小跑步的方式,快速走向幾公尺外的隔壁閘口,因為飛機可能在短短半小時內就要起飛。
這個快速轉機、為乘客節省超過一個小時以上轉機時間的「政策」,加上機票又比從香港轉機便宜一成,吸引了非常多的商務人士搭乘,成功讓澳門線翻身,也成了把復興航空從最危險的邊緣拉回的關鍵一役。
最好的時候,光是澳門線每年就可為復興航空帶進將近三十億元的營收,幾乎佔據全年營收的一半。儘管毛利率不算高,「但至少澳門線穩住了復興航空,讓復興航空有足夠的氣,等到兩岸直航的那一刻。」范志強說。
對復興航空來說,這是一場比誰氣長的戰役。
當年在兩岸遲遲等不到直航前,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誰都不知道下一秒鐘,太陽是不是就要昇起,但包括遠航、復興航空在內,都是財務狀況不佳,甚至隨時可能掛掉的國內航空公司,而澳門線這一役,讓復興航空就此蹲穩馬步,「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要直航,但我要做到的是,我一定有足夠的氣等到那一刻。」
如果說澳門線是讓復興航空蹲穩馬步的關鍵戰役,那麼減輕機隊就是逐步拿下背上的沉重包袱,復興航空就這樣雙管齊下,在歷經整整十年的勵精圖治之後,靠著自己的力量,就在兩岸定期航班啟動多年之後,財務狀況越來越好,如今負債比甚至是國內航空公司最低的復興航空,今年十一月一日就要掛牌上市了。
「自助而後天助」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財務狀況大幅改善、順利掛牌上市,姿色一美,果然順利吸引重量級投資者進場,甚至彼此合作設立維修中心。
從家道中落到中興再起,這次引進國際策略夥伴,可說是國產集團重要的里程碑。復興航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汲取過往失敗的經驗,終於成功取得再高飛的新契機。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