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爭奪諜對諜 美中砸錢大車拚

文/林麗美
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全球最大的產業-能源產業,正在醞釀巨大的改變。中國為了滿足發展經濟的需求,用盡各種手段,在全球大肆搜刮能源。深陷金融海嘯的美國,野心更大,不再侷限於發動戰爭、搶奪地盤的能源策略,藉著氣候暖化的議題,順勢發展「綠色能源」新產業,為美國下一波經濟的繁榮鋪路。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搶能源
美、中各有動作
7月初,發生了幾件和中國搶奪原物料能源的新聞。首先是歐、美聯手向中國抗議,指其透過對出口課稅的不公平手段,讓中國製造商便宜取得20種金屬與化學品的「原物料」,造成歐、美廠商在海外市場競爭居劣勢,決定向WTO(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諮商要求,展開訴訟的第一步。
其次是,中國逮捕英、澳合資的礦業巨擘-力拓集團的4名員工,指控他們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危害經濟。事情是這樣的,今年初,「中鋁公司」有意投資195億美元,購買澳洲力拓礦業公司的股份,其中72億美元為可轉換公司債,到期可轉換成股票,約占9%的股權。只是,中鋁與美鋁公司已於去年合作買下力拓12%股份,因此全部股份加總起來,已超過澳洲稍早通過的法令-外國人擁有任何天然資源如礦業公司的股份,不得超過20%上限。中國以投資外國公司企圖偷渡的「木馬屠城」策略,至此終告破局。這兩則新聞,可看出中國處心積慮、搶奪全球資源的蛛絲馬跡。力拓員工被捕,與此脫不了關係。
工業革命以來,石油成為強國的兵家必爭之地,邁入21世紀,能源搶奪戰更加熾熱化。崛起中的中國,黑、白兩道通吃,自1996年以來,即不斷利用全球的貪腐、極權、貧窮、落後與反美的政治矛盾,進行「能源外交」,除了繼續從中東購油外,也大動作在俄羅斯、拉丁美洲、非洲及中亞等地區,提高石油進口比率。並挾其雄厚的外匯存底併購海外石油公司、與外國合資石油開發與探勘、簽訂天然氣等能源供應合約,或簽署國與國間的「能源框架合作協議」,加強進行能源研究與對話等方法,附身西方跨國企業,滲透全球。
例如,中國與北非摩洛哥簽署磷酸鹽採購合作、與安哥拉簽署石油探勘協定、以提供優惠貸款,參與國家大型公共建設工程的方式,幫加澎共和國建造價值25億歐元的水力發電廠,及幫賴比瑞亞重建布坎南港工程等。
小動作
中國不顧國際公義
中國進行全球搶奪資源的案例,俯拾皆是。記得經濟破產、通貨膨脹率飆上億倍的辛巴威嗎?該國總統因選舉作票遭國際社會抵制,中國卻與之簽訂13億美元的能源協議。記得蘇丹的種族大屠殺?正當全球共同譴責之際,中國卻默不吭聲,不但沒有表態,還暗中出售武器給蘇丹,換取大量開採石油的利益。諸如此類的國際爭議國-如伊朗、委內瑞拉、安哥拉、津巴布韋、緬甸等,都有中國不顧國際公義,暗中金援、換取能源利益的足跡。
再來看看美國,兩位大、小布希總統不惜發動戰爭,暗中進行能源爭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此時的美國人驀然回首,看到共和黨執政時所施行的「Exxon艾克森石油政策」(德州大石油集團所主宰的政策),為美國帶來「兩場戰爭」、「一個暖化的地球」以及「一個向中國借錢(賣公債),向一些不喜歡美國的國家買石油」的後果,情何以堪。最後一次選舉競賽中,民主黨歐巴馬以「綠色能源政策」,把共和黨趕下台。
大手筆
歐巴馬推動多項計畫
美國人想要的是一個創新、有希望的綠色能源政策,不但為地球暖化找尋解決方案、為人類能源找尋替代方案,還要為美國經濟創造出一個新產業,展開下一波經濟競賽的部署。
歐巴馬不是空口說白話,上任後,找來傑出的諾貝爾得獎人朱隸文,當「能源部長」,這位華裔美籍的科學家,近年積極參與跨界別的研究工作,尋求解決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尤其專注「生質燃料」與「太陽能源」科技的研究。他於2004年開始主掌「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專研「替代性能源」。這是歐巴馬對開發新能源的第一個承諾。
歐巴馬旋即展開他的「阿波羅計畫」-未來10年,將投入1500億美元,研發再生能源科技、創造500萬個綠色工作機會。這個計畫也稱為「綠色復甦計畫」。
在歐巴馬的推動下,美國眾議院終於通過「美國乾淨能源安全法案」,授權政府限制工廠、煉油廠、發電廠等的排碳量,規定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到2012年,必須比2005年的排放量降低17%,至2050年,更須降低到83%。目前「綠領」工作只占美國職場的一小部分,在美國政策的主導之下,預期未來將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行業。
歐巴馬從787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預算中,特別撥出390億美元(近5%)給美國能源部作為發展綠色能源的經費。加上能源部原本260億美元的年度預算,朱隸文手中擁有65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2兆以上,不知羨煞多少科學家!
此外,美國發展綠色能源的資金,還有許多來自私人領域的投資,不少在電腦與網路賺到錢的科技新貴,包括微軟的比爾.蓋茲、Google創辦人等,坐擁數百億美元資產,看好綠能將可能成為下一波的新興產業,早已重金押下,投資在替代性能源產業如生質能源、太陽能電池、風力等。還有創業投資業,也不敢輕忽這個潛力十足的新產業,募集全球資金,等待新機會的來臨。
歐巴馬團隊估計,能源法案的通過,可以為美國創造數以萬計的新「綠領」工作。從能源效率顧問到廢水處理等節能相關行業,將成為職場的新寵兒,也可能是未來30年的明星行業。美國潔淨能源產業,從1998年到2007年,成長了9.1%,就業人口達77萬人。在政策的引導下,預期發展將更加快速。
美國從鐵路經濟、石油經濟、汽車與機械經濟、電腦經濟,到網路科技,新產業一個接一個崛起,創造出美國經濟的強權,但美國科技似乎已到達一個瓶頸,如果沒有新產業遞補,將難以再創經濟優勢,歐巴馬不惜砸下重金,就是希望加速綠能產業的發展,再度為美國經濟注入另一股活血。
後遺症
亞太安危新變數
受到金融海嘯重創的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或政治的強權地位,都飽受崛起中的中國的威脅,綠能產業如果能成功,絕對有能力改變世界、改變全球的能源地圖。而中國以擴大國際影響力,達到能源安全的能源外交策略,也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將改變亞太及全球戰略的情勢,為區域安危投下變數。
美、中的能源競賽,對海峽對岸的台灣,會帶來什麼影響?台灣陸委會在2年前,就針對中國積極在國際上開拓油源外交,做一評估報告,認為此舉可能影響台灣與非洲、拉丁美洲等邦交國家的關係。中國為了維持海陸能源通路的安全,將會發展海權力量,並對台海的軍事部署及作為,加以合理化,對台灣的軍購、以及對台灣中油公司在海外原油的採購,都是一大威脅。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8月號-第388期】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