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克非常關心工作者的角色和工作。在他看來,企業愈來愈依賴「知識工作者」,他多年前創造了「知識工作者」這個名詞來形容新型態的工作者,他們的工作不是仰賴體力勞動,而是靠心智活動。
不過在杜拉克眼中,所有的員工都是公司寶貴的資產,具有潛在的價值。他對於管理階層總是喜歡討論勞工成本,十分反感,他也不喜歡探討如何管理員工的問題,雖然他自己有時候也會使用這兩種說法。
From:杜拉克教我的17堂課
在杜拉克看來,勞工不是開銷,而是附加價值,是公司的資源,而且可能是組織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資源。經理人的職責不是「管理」員工,而是領導員工。當時就我所知,杜拉克是第一個清楚區分管理和領導的學者。更重要的是,他挑戰如麥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馬斯洛(Abraham Maslow)和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等重要學者的激勵理論,許多人直到今天仍然熱烈討論和實踐這些理論。
X理論 vs. Y理論
杜拉克在前面幾堂課已經討論過知識工作者的觀念,所以這天傍晚,他一上課就重申:我們不應該管理員工,而是要領導員工。
「領導必須藉助符合倫理規範而且有效的激勵方式,」他說:「不能單靠X理論,也就是胡蘿蔔和棍子並用的方法來領導,過去多半採取這種方式,但今天的工作環境和過去截然不同。今天的員工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如果他們不喜歡工作環境,他們可以離開。這在百年前、或甚至五十年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這並非唯一的原因,也不是因為胡蘿蔔沒有用,胡蘿蔔確實有效。」
杜拉克繼續表示:「問題在於,這種方法效果太好了。於是產生了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依照X理論而深受激勵的員工和經理人想要的胡蘿蔔愈來愈多,最後增加的成本勝過了因此提升的生產力。」
說到這裡,杜拉克停頓了一下,然後才繼續說:「不過,許多信奉Y理論的人認為Y理論可以提供解決之道,也是胡說八道。」
他最後一句評語十分令人訝異。X理論和Y理論是麥葛瑞格在他的著作《企業的人性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中提出的兩種可供選擇的理論。
X理論代表了傳統的胡蘿蔔和棍子、恩威並施的方式。經理人指示員工該做的事。如果員工照經理人的話去做,並且表現良好,就可以得到胡蘿蔔(代表獎勵)。如果他不照辦,就會挨棍子(代表懲罰)。麥葛瑞格以X理論和Y理論相對照。
根據Y理論,員工有很大的發言權,而且能參與界定職務內容和工作方式。許多信奉Y理論的人認為,由於實際做事的人是員工,所以員工應該有最後的決定權。在這種「新管理方式」中,經理人被貶抑到幾乎有名無實的地步,或相當於啦啦隊的角色,和過去令人反感的專制管理作風成為強烈對比。
這個理論顯然是後來全面品管(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運動強調的授權觀念的先驅,十五年後,全面品管運動強調的自主管理取代了由一人主導的管理方式。
杜拉克接下來就談到Y理論的缺點:「但是組織總是需要有一個人在上面負責和主導,否則組織就會變得完全放任,無人掌舵,最後必定會陷入一團混亂。」
杜拉克反駁了一般人對Y理論的看法後,等於在和過去十年來強調寬容的管理文化提倡的「真正自由」和「溫和對待員工」等觀念相抗衡。但就和杜拉克其他許多預測一樣,他在世時已親眼看到自己的預測成真。幾年後,當全面品管大行其道時,杜拉克並沒有反對這股風潮。全面品管、授權、持續改善……頭腦清醒的人有誰會反對這些激勵式管理的概念呢?不過,儘管全面品管的目標絕對有其價值,但有些組織在應用這些觀念時的做法卻可能帶來嚴重的問題。
在全面品管運動達到最高潮時,《財星》雜誌曾經發表一份民意調查的結果,這份問卷調查了一千家大公司的七十五萬名中階主管,他們以三年為一期,作了兩次問卷調查,調查期間正好呼應公司引進全面品管以及持續實施品管活動的時間。他們要求這些中階主管為組織在好幾個項目的表現打分數,而這些項目都是一般人預期全面品管計畫能改善的項目。
《財星》雜誌對於兩次調查結果的差異感到非常驚訝。第二次調查中回答公司高階主管和員工溝通良好、願意聆聽員工的問題、或尊重經理人的人數都減少了。除此之外,認為自己的公司是很好的工作環境的比例也下降。
但還有更多證據顯示,許多公司實施全面品管的做法可能很危險。曾榮獲日本戴明品管獎的佛羅里達電力和照明公司(Florida Power & Light)後來卻因為公司某個重要部門的員工普遍抱怨,而取消了品管計畫。不支持這個計畫的人不是經理人或高階主管,而是理應從中得到最大好處的員工。另一個例子是休士頓石油供應公司華理斯(Wallace Company),華理斯公司曾經獲得美國國家品質獎,而這個獎完全是根據企業實施全面品管的成績,來決定獎落誰家。但在獲得這項殊榮之後不久,華理斯公司就宣告破產。
X理論 vs. Y理論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