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ECFA報告 果然報喜不報憂

【自由時報   記者曾慧雯、王孟倫、鄒景雯/台北報導   2009/07/30】
經濟部昨天公佈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研究報告,內容果如外界預料,對ECFA一貫「報喜不報憂」。經濟部宣稱簽ECFA具實質且正面經濟效益,不但國內生產毛額(GDP)較二○○四年成長一.六五%至一.七二%,就業人數也可淨增加逾廿六萬人。學者痛批,政府只提ECFA對台灣正面效益,卻刻意迴避負面部分,也不願公佈衝擊個別產業就業狀況,根本就避重就輕、畫大餅、粉飾太平!

選擇引用 中經院人員譏神話
中經院人員也私下批評,經濟部這種選擇性公佈報告的作法,根本已經不是經濟學,而是神話,因為絕無任何經濟學者會說自由貿易的結果是只有好處,否則各國為何還有關稅?經濟部根本就在踐踏經濟學!
中經院研究人員質疑,為什麼負面的資料被忽略,只能留存正面資料?圈內戲稱這叫「拷打資料」(torture data),為了得出一個既定的答案,於是不斷把進出口資料拿來「嚴刑拷打」,最後資料就投降了,這就是經濟部作為的最佳寫照!
避重就輕 受創產業輕描淡寫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也說,「大家對ECFA的疑慮,哪些人和哪些產業會受害?該怎麼補救?經濟部有交代清楚嗎?」他強調,國內還有兩千多項商品未開放中國進口,若簽署ECFA,勢必帶來重大衝擊,但馬政府始終都在逃避問題,根本是「黑箱作業」。
林向愷表示,兩國簽貿易協定一定有最好、最壞狀況,像經濟部一再重申的「早期收穫」,適用範圍?何時實施?都必須列為研究評估的參數設定,但政府卻完全都沒有擬定談判底線,只一味強調ECFA非簽不可。
黑箱作業 只談效益粉飾太平
對於經濟部公佈報告稱,簽ECFA將帶給台灣逾一.六五%經濟成長,林向愷說,產業競爭力必須來自產品差異化,而非來自關稅的減讓或是生產成本低廉;與中國簽定ECFA反而對台灣經濟有嚴重傷害,不僅惡化台灣產業外移,更會徹底掏空台灣產業基礎。
「簽定ECFA後,最大的贏家其實是中國!」林向愷說,因為中國有「東協加一」又和台灣簽ECFA,兩邊都享關稅減讓,再加上勞動成本低等有利因素,勢必吸引更多台商赴中投資,加速台灣經濟失血。
學者憂心 加速掏空台灣命脈
經濟部昨天公佈的報告中指ECFA對台灣的總體影響為正數,受益產業包括化學塑膠橡膠業、機械業、紡織業、鋼鐵業、石油及煤製品業,就業人數可望增加卅五萬人。
受損產業則被刻意輕描淡寫,中經院曾評估受害最嚴重的電機及電子業,產值將因ECFA減少七.二四%至七.二三%,卻被經濟部工業局以電子資訊相關產品多已零關稅為由,運用「專業調整」為零,竟把ECFA衝擊化為烏有。
清華大學社會所兼任助理教授洪財隆對此批評,既然是經濟模型推估,假設與標準都須要一致,不能因個別產業有不同理由,就把模擬結果推翻。他強調,ECFA對於國內電子業的衝擊,顯然是存在。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