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提供:壢新醫院復健科林頌凱醫師、環台醫療聯盟
捱過了連續一個星期濕冷的天氣,星期六早上終於出現了久違的陽光。張先生帶著全家到觀音山爬山,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沒想到星期一起床時,發現兩小腿痠痛僵硬,連走路都有困難,只好請假在家休息。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因運動而引起的肌肉痠痛,對於曾經參與運動的人是很普遍的經驗。其實,除了肌肉拉傷所造成的疼痛外,還有兩種由運動引起的肌肉痠痛。一種是「急性痠痛」,是指在運動期間所產生的痠痛,它主要與運動時所產生的代謝物質(如乳酸)與肌肉腫脹有關,一般在運動停止後數分鍾就會消失。另外一種稱之為「延遲性肌肉痠痛」,它會在運動後的一到二天才會出現,除了痠痛以外,還可能伴隨肌肉的僵硬與無力,而症狀可能持續三到七天。
「延遲性肌肉痠痛」的原因很多,但都與肌肉的過度使用有關。肌肉收縮的強度過大或持續的時間過長(即太激烈與太長時間的運動),容易造成肌肉組織的受傷,尤其是一些「離心」的運動,例如下坡跑步、下樓梯以及重覆蹲下的動作,更容易造成肌纖維的斷裂。當肌肉受傷時,局部的軟組織就可能產生腫脹,增加痠痛與僵硬的感覺。另外,結締組織損傷、肌肉痙攣、發炎反應、中樞神經控制改變等都可能與延遲性肌肉痠痛的發生有關。
雖然延遲性肌肉痠痛的症狀在三到七天後會自然消退,但若能施以適當的處理,仍然可以有效的減輕痠痛與僵硬,及早回覆正常的生活。處理的方式包括避免從事造成疼痛的動作與運動,但可以作一些低衝擊性的有氧運動,增加肌肉的血流來幫助復原。局部的熱敷與按摩,加上正確的伸展運動,也可以幫助痠痛感的消除。另外,曾有研究指出維生素C可以幫助減輕痠痛,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才能證明。
預防運動後肌肉痠痛的方式可從多方面著手:運動前作好完整的準備動作,包含熱身與伸展操;運動時以漸進的方式增加運動強度,避免陌生的運動,避免離心性收縮,避免過度訓練;運動後不忘完成緩和運動與伸展。另外,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嘗試新運動時要循序漸進,都可以有效降低肌肉痠痛的機會。
所謂的「延遲性肌肉痠痛」,其實是我們的身體對於新的運動,尤其是須要肌力與耐力之運動的一種「適應」反應,它並不會對身體產生永久的傷害。只要把握預防與治療的原則,我們將不再為它所苦,也不再因它而視運動為畏途。
運動症候群─延遲性肌肉酸痛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