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癲癇知多少

資料來源: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小兒科文心怡醫師、環台醫療聯盟
聽到「羊癲瘋」、「豬母癲」,多數人腦海中會浮現電視上口吐白沫,倒臥在地四肢抖動的景象,並且把它視為一種不可告人,甚至不名譽的疾病。由於一些不當的觀念,許多癲癇兒童的診斷被延誤,治療不完全導致反覆發作。希望能藉由這篇文章,讓大家認識這個疾病,並且給這些癲癇兒公平的機會。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盛行率
患有癲癇的兒童並不少,大約是兩百分之一,而且這個數字是專門指「癲癇」的盛行率,那些「熱性痙攣」的嬰幼兒(佔百分之二到五)是不包含在這個數字裡的。
※分類
大發作:這是癲癇患者最常出現的發作型態。通常會意識喪失、眼睛上吊、口吐白沫、臉色發青、四肢僵直或抽動、嘴唇及指尖發紫。因為牙關緊閉,有時會出現嘴唇或舌頭咬傷的情形。時間長短不一定,有些人一兩分鍾內會自己停下來,有些人必須就醫處理才會中止。
小發作:這個型態的癲癇若出現在兒童,很容易被忽略,因為意識喪失的時間短,而且沒有明顯的肢體動作,往往只是眨眨眼或點點頭就過去了。對於常常在發呆的孩子,應該要考慮這個疾病的可能性。
部份發作:除非有明顯的肢體部分異動活動(例如右手右腳僵直但左手左腳無異狀),或者較大兒童能主動表達一些感覺的異常(例如看到閃光、聞到怪味....),否則也可能被家長、老師所忽略。雖然有時會有點神智不清,但也有可能從頭到尾意識都很清晰。
其他類:上面提到的是較常出現的類型,然而癲癇發作型態極多,有些會忽然失去全身力氣而跌倒,稱為「失張型」癲癇,在嬰兒時期更有難以辨視的發作型態,如「嬰兒點頭式痙攣」,不一而足。
※診斷與治療
在診斷上,最重要的是先確認:究竟是單純的癲 發作,還是背後隱藏有其他問題。會引起痙攣的原因很多,腦部先天構造的異常或者後天的傷害(包括出血、感染.....等),血糖電解質的不正常,甚至心率不整導致的腦部暫時缺氧,都可能造成與單純癲癇一樣的表現。針對病人的狀態,可以考慮作抽血、腦波、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
在治療上,除了嘗試矯正上述這些可能的問題,對於那些只有腦波檢查出現「異常放電」,或者一切正常,但是反覆發作的病童,我們會先給予抗癲癇藥物。所謂「腦部異常放電」,是指腦部偶爾發生(當然,有些患者不是偶爾而是常常)的不正常活動;這些不正常活動將導致癲癇的發作。基本上,這算是一個功能的障礙,與個人體質有關,大部分(八成)與遺傳無關。許多人聽到抗癲癇藥物要長期服用,就會開始抗拒,開始想到許許多多的副作用,擔心吃了影響智商。但是大家換個角度想,癲癇反覆發作,難道就不影響智商嗎?
我們應該破除這樣的迷思。確實,抗癲癇藥物就像所有藥物一樣,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但是,副作用不是每個人都有,不治療放任病情惡化豈不是更糟?何況醫生一定會監測是否出現副作用,如果真的因為使用藥物產生不良反應,適當的處置與更換藥物,遠比病童貿然停藥引發難以控制的發作容易處理呀!
※結語
當我們知道癲癇並不是罕見的病,而且是可以治好的病,實在應該給這些病童及家長們更大的支持與鼓勵。褪去癲癇神秘的面紗,我們知道有七成的兒童癲癇是可以治癒,不必終生服藥的。它也不是傳染病,不必害怕和這些病童接近會有什麼危險。大部分癲癇病童,平時的生活狀況和智力、學習,都與其他小朋友沒有兩樣。大家應該接受這些孩子和家長,鼓勵他們與醫師配合,徹底治療這個疾病,讓這些孩子能正常、健康的長大!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