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中醫療法

資料提供:楊麗姝
在台灣,約有百萬以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每到了梅雨季節(五月份起),濕熱的天氣,會使久違的異位性皮膚炎,捲土重來,反覆發作。
此病的主要症狀是皮膚搔癢,嬰兒期多發生在臉頰部,孩童期癢的地方會異位而由臉部移行到四肢、軀幹,青春期以後主要以膝膕窩及手肘彎曲處較多,大多數患者到了青春期之後症狀會好轉,但亦有人終其一生不得倖免。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的皮膚過敏疾病,具有遺傳體質與家族性,且常伴隨有氣喘、花粉熱、過敏性鼻炎等發作。長期的皮膚搔癢,影響睡眠品質,尤其是晚上睡覺時,因體溫昇高,患者常不自覺的搔抓而皮破血流,甚至併發細菌感染。
中醫認為本病屬於濕疹範疇,又名〝奶癬〞、〝浸淫瘡〞、〝四彎風〞、〝血風瘡〞等。
其病因多為先天不足,接觸過敏原,濕疹雖然病發於體表,但實則是炎症生於體內,即體內臟腑致病而引發皮膚濕疹,是以內外濕邪,郁久化熱,搏於肌膚,總與肺、脾、腎三經有密切關係。
【醫師的叮嚀】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日常保健要注意:
1、天氣又濕又熱時,白天須用除濕機,晚上須開冷氣(不能太冷)。
2、衣物以棉質通風為主,避免尼龍或羊毛製品。
3、須避開過敏原,如花粉熱、毛毯、寵物皮屑、塵蹣等,少用肥皂或接觸化學藥劑(燙髮、染髮藥劑)等。
4、飲食方面:有殼海鮮、魚蝦蟹、芒果、牛奶、蛋、花生、酒、巧克力、乳酪、防腐劑添加物、醃漬薰製食品等皆有過敏例子,若過敏則忌用。
5、注意皮膚的保濕處理,使用低皂鹼肥皂,沐浴後搽上保濕乳液或凡士林,或沐浴時加入沐浴油,對於皮膚具有保濕及潤滑作用,可減輕皮膚搔癢。容易出汗者,應保持身體乾爽,換掉濕衣物,清水搽淨身體以防皮膚濕疹惡化。
※中醫依辨證論治來治療
〔濕熱證〕:方藥/消風散加減。藥膳:〔苡仁綠豆赤豆粥〕:苡仁、綠豆、赤小豆,三藥水浸半日後共煮成粥。
〔脾濕證〕:方藥/平胃散加減。藥膳:〔冬瓜苡仁赤豆粥〕:苡仁、赤小豆,二藥水浸半日後,加上冬瓜同煮為粥。
〔血燥證〕方藥/四物消風湯加減。藥膳:〔桑椹大棗粥〕:桑椹、大棗、米,三同煮為粥。
〔脾腎兩虛證〕:方藥/四君加六味地黃湯。藥膳:〔四君藥棗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山藥,五藥水煎取汁,加入大棗、米同煮為粥。
〔針刺療法〕取穴曲池、合谷、血海、風市等。
〔耳針療法〕取穴肺、脾、神門、腎上腺等。
〔艾灸療法〕以艾條薰灸濕疹局部患處。
〔外用洗方〕:蛇床子、地膚子、苦參、薄荷葉等,水煎取汁薰洗患處。
經由中醫的調理(內服、針灸加藥膳),增強免疫力,改善生活品質,期盼能進入〝無癢安逸〞的境界。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