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遊戲?奠定數學、閱讀和科學的基礎

我兒子小時候總是在打架。一個星期六雨下得很大,我大兒子保羅沒辦法參加他和朋友原先計劃好的出遊,媽媽遊說他去找四歲大的弟弟巴比玩「滑坡與梯子」棋(Chutes and Ladders)遊戲。在幾番甜言蜜語的誘哄、說服七歲的他和四歲小孩玩其實也不錯之後,保羅同意了。這場遊戲是在起居室的地板上進行,媽媽很開心,還為這兩位偉大的棋手準備牛奶和餅乾當點心。只不過她預期中的寧靜祥和時光非常短暫。起居室傳來保羅的吼叫聲:「我不要和他玩了,他騙人。」
保羅是按遊戲規則來玩:骰子擲出幾點,手上的棋子就走幾步路;如果骰子擲出三,就只能走出三步。要學會遵守這樣的規則,小孩子非得達到「推理年齡」不可,那通常是六歲或七歲大,而且剛好是小孩開始掉牙的年齡。這種推理形式可以用經典的三段論法來驗證:
From:圓滿家庭親子教育報
所有人都終須一死(主要前提)(骰子擲出幾點,棋子就走幾步)
蘇格拉底是一個人(次要前提)(骰子擲出三點)
蘇格拉底終須一死(結論)(棋子走三步)
但是,巴比還不到那個程度。在他這種年齡他只知道一項規則:「我贏,你輸。」他的棋子走的步數比骰子擲出的數字多,不代表他真的在騙人,因為他不是故意要打破規則。只是他哥哥對別人不遵守規則的反應和我們一樣:認定這樣做的人是動機不良。
幼兒的思想和比較大的兒童及成人所想的有別,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實。他們的思考模式很具體,有時候被稱之為「虛構」(mythic)或「融合」(syncretic)。譬如,我一個兒子曾問我:「爸爸,如果我吃了義大利麵,是不是就會變成義大利人?」一個俄國小孩到遙遠的北方去旅行,那裡的夏天幾乎整夜都有陽光;於是,他央求著說:「媽媽,拜託把太陽關掉,我要睡覺了。」這樣的思考形式不具備任何概念化的程度,所有的事情都是置於同一個平面上。
(比方說,吃義大利麵和變成義大利人。)而且,它還包括了相信大人是萬能的、全知的想法。(「媽媽,把太陽關掉。」)在幼兒對事物的定義中,也看得到這種具體的存在:「洞是用來挖的」和「腳踏車是用來騎的」。同樣地,幼兒以非量化的方式來形容東西:媽媽積木和寶寶積木;這種思考形式並沒有錯,它只是和我們的思考形式不同。它適齡地存在,兒童會依據自己的時間和步調來擺脫這種思考形式。
在前一章提到的遊戲形式可以助長孩子自虛構融合的思考邁向推理的思考。
這種發展有令人感到困惑的一面,就是兒童的語言技能往往勝過他的推理能力。能夠說出複雜句子的孩子,未必能夠遵守口頭規範。我孫女莉莉會說兩種語言,她四歲的時候就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她明白語言的規則、名詞放在動詞前面之類的事。
但是,當她和六歲大的表姐玩的時候,沒辦法遵循下棋的遊戲規則,這正是因為幼兒需要推理能力才能遵循明確的「口頭」規範,而語言的發展和智力發展並不一致。父母和祖父母們往往受到幼兒口語能力早熟的誤導,以為那就意謂著他的智能資優;不過絕大多數的情況並非如此。要搞清楚這件事有個很簡單的作法,就是要求他直接或照著畫出一個菱形;結果會讓你很吃驚。我等一下會解釋畫出菱形有多困難。
四歲到六歲的兒童很顯然正過渡至推理年齡,而這幾年也正是遊戲、愛和工作三種意向的轉換期。為了學習閱讀、寫作、算術和電腦的基本技能,工作被推到最前線,不過,遊戲和愛還是很要緊。在學習和受教育的過程中,這三種意向彼此關連時,兒童的進步最多。
建立數學、閱讀和科學的基準
我兒子巴比還是學齡前兒童的時候,一天下午到我書房來找我,宣稱他會看時間了。他在數學方面很有天分,但是看時間這件事對他來說也實在太早了。我以為他是在唬人,就說:「很棒啊,巴比,那現在幾點鍾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4、30。」(編註:英文的four thirty代表四點三十分)我看了看我的手錶,真的是四點三十分剛過。
我想他有可能是打電話給報時台問了時間,就問他是不是這樣知道的。「沒有,爸,我會看時間。」那時,他拉著我的手走進我們的臥房,臥房裡有個數字鍾。「現在幾點呢?」我問。「現在是4、3、5。」他讀出那個液晶顯示時鍾上的數字來回答我。
這是科技如何讓兒童看起來比他們實際更高竿的一個好例子。對幼兒而言,從傳統鍾面看時間的困難度和所有測量的困難度一般高。
一般的鍾面上每個數字都和其他數字相同、卻也各自相異。鍾面上的數字3和鍾面上的其他數字一樣,因為它們都只是一個數字,但是它也是鍾面上唯一一個2以後、4以前的數字,所以它和其他的數字不同。鍾面特別難讀的原因是,每個數字同時代表著時與分。有的時鍾附有「秒針」,它是繼時針和分針之外的第三個指針,讓看懂時間這件事變得更複雜。
數字鍾跳過了這些難題,直接把時與分放在不同位置區隔開來。要像巴比那樣看懂數字鍾,不需要具備一件事物可以同時代表兩件事情的推理能力,只需要會從左到右地把數字讀出來即可。無論如何,明白這件事情很重要,它讓這項任務變簡單了一點,但並沒有讓小孩變得更聰明。那之後,再過了一兩年,巴比才懂得用時與分的單位來思考。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