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不是中年女性專利

【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聯合報】
近來有些人流行用「剩女」形容達適婚年紀的單身女性,現代女性晚婚、不婚比率攀升,罹患卵巢癌機率也增加,若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早期卵巢癌治療效果頗佳,讓「剩女」變成「勝女」。
有漂亮寶貝之稱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因卵巢癌化療而掉髮,日前她以平頭造型現身,讓人佩服她抗癌的勇氣與毅力。

根據衛生署6月公布98年癌症登記報告,卵巢癌新增案例為1113名,每10萬人中約有8人罹病,位居女性癌症第10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科主任曾志仁說,卵巢癌發生率不高,但發現時多是晚期,死亡人數僅次於子宮頸癌,在婦科癌症排名第二。
卵巢癌分為3類,最常見的是上皮細胞惡性腫瘤,多發生於40歲以上,不曾懷孕的女性。
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劉偉民說,卵巢上皮細胞隨月經周期破裂,僅在懷孕和哺乳時停止運作,不孕、無生育經驗的女性,由於卵巢運作期間過長,沒有休息,而容易導致上皮細胞病變,長出腫瘤
年輕女性也可能罹患卵巢癌,第二常見的卵巢癌是生殖細胞惡性腫瘤,好發17至23歲女性,生殖細胞是卵子的前身,多因先天遺傳導致病變,不過通常較上皮細胞卵巢癌易早期發現。第三類卵巢癌是基質惡性腫瘤,是卵巢內胚病變產生的腫瘤,病例最少,僅占6%。
卵巢癌初期很難被發現,因為沒有明顯症狀,病患覺得不舒服時,可能因腫瘤壓迫腸子等腹部器官,出現脹痛、脹氣、積水、惡心等症狀,多已是晚期。
劉偉民說,七成卵巢癌患者會出現腸胃問題,有人甚至部分腸道受壓迫壞死,才發現卵巢有惡性腫瘤。
目前卵巢癌無有效的篩檢工具,曾志仁指出,除了定期做骨盆腔檢查與抽血,很難及時發現卵巢惡性腫瘤。
劉偉民指出,有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7年,可降低五成卵巢癌發生率。但專家也指出,服用避孕藥也有其副作用,不建議為預防卵巢癌而使用避孕藥。
劉偉民提醒,若經期不固定,常有經痛或是腹痛,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建議不要擅自服用成藥或四物飲。曾志仁說,即使是末期卵巢癌,接受治療,存活率並不算低,但部分病人不願治療,令人扼腕。
治療別拖/卵巢癌成長快 兩周變二期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應及早接受治療。醫師指出,卵巢癌的成長速度快,兩周就可能從第一期變成第二期。
台北醫學大學婦產科主任劉偉民指出,臨床有婦女發現卵巢腫瘤,卻因為腫瘤約2至3公分,不想面對,未能及早摘除,北醫有一案例,卵巢腫瘤已35公分,才接受摘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科主任曾志仁表示,卵巢癌侵襲力強,兩周就可能從第一期變成第二期。
劉偉民說,初期發現卵巢癌的患者,大都在接受子宮頸抹片時,同時做骨盆腔檢查或超音波而發現。不過,即使發現腫瘤,若要進一步判定良性或惡性,必須將病灶送病理化驗。劉偉民指出,彩色都卜勒超音波也可協助診斷,若腫瘤內有血流供應,極可能是惡性腫瘤。
腫瘤指數中的CA125,也可協助診斷。高達八成的卵巢上皮癌患者,CA125數值上升,但CA125敏感度雖高,特異性卻不佳,除了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等,也可能造成CA125上升。所以,臨床並不建議使用CA125來篩檢子宮頸癌。
卵巢癌的治療大多先進行手術,建議將卵巢、子宮、輸卵管及腸網膜切除,再視癌症期別,判斷是否進行化療。尚未停經的患者,手術切除兩側卵巢,將提早面臨更年期。

卵巢癌
●原因:病因不明,但認為可能與持續排卵、基因異常、肥胖、飲食高脂低纖、家族病史等有關
●高危險群:大於45歲,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0歲、肥胖、未曾懷孕、晚生育、做過試管嬰兒但未成功、有家族病史、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
●症狀:初期症狀不明顯,晚期出現腹痛、腹瀉、脹氣、惡心、腹水、頻尿等症狀
●檢查:骨盆腔檢查與內診、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彩色都卜勒超音波、腫瘤指標CA125

資料來源劉偉民、曾志仁醫師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