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介紹
2013年0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開始。「暑氣至此而止矣」,北方天氣逐漸涼爽,南方雖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也常見雨晴氣清。此時節「肺氣獨旺,宜養心肝之氣,勿大汗」,故睡眠要充足,性情要平和喜樂,「秋瓜壞肚」寒涼瓜果此時不宜吃了,疰夏變瘦的人可以「貼秋膘」,增加些容易消化的魚、肉、大豆等高蛋白食物。
濕熱體質處暑飲食小貼士:
- 適宜:梨、蘋果、葡萄、玉米、甘藷、魔芋、菜花、豆芽、黃瓜、冬瓜
處暑,肺氣強,心肝氣弱,濕熱質順勢而為,可以清理肝火,要多喝白粥、豆漿,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如梨、蘋果、葡萄、獼猴桃等,各種綠葉蔬菜可以疏肝洩熱,也要多吃。北方有些小乾燥了,還可以吃一些寬腸通便的食物,如玉米、甘藷、魔芋、土豆、杏仁、蘿蔔等。
我國華南地區雨量較多時,濕氣仍然較重,此時若滋補不當更容易滋生濕熱,故飲食中可加入薏苡仁、赤小豆、捲心菜、菜花、豆芽、玉米、黃瓜、芹菜、冬瓜等,健脾祛濕,有益脾胃。
濕熱兼有陽虛者,體內寒熱交織,不宜吃得太補,也不適合寒涼,涼茶不宜多飲。夏秋之交,以清淡平和為主。米粥、 豆漿、五穀雜糧作為三餐主食,牛肉、雞蛋、適當的海鮮可以解饞,青菜要熟吃,水果不能貪吃。 - 少吃:生薑、蔥、蒜、火鍋、烹炸、燒烤、冰鎮啤酒、西瓜、綠豆湯
濕熱體質的飲食以清淡為主,生薑、蔥、蒜、胡椒、花椒等辛溫食品一定要少吃;火鍋、烹炸、燒烤等助熱生濕的食物,儘量不吃,否則加重濕熱。另外,處暑仍處於長夏,而 「脾主長夏」,為保護脾胃,已經不適合再吃冰糕、冰鎮啤酒、西瓜、香瓜之類的食品了。 - 忌吃:肺臟,蓴菜,韭菜,鹿肉,獐肉,雁肉、茱萸、生蜜、過硬的面條
《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白雲忌》曰:「七月勿食蓴,上有蠲(juān)蟲,害人。勿食韭,損目。」《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動氣。勿食茱萸,傷神氣。」孫真人曰:「勿食雁,傷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過硬的面條)」。
濕熱體質處暑運動小貼士:簡單運動,緩解秋乏
暑濕困脾,容易出現「秋乏」,而簡單的運動有助於解除秋乏,濕熱質可以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另外,伸懶腰也可緩解秋乏,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可提高各個組織器官的供氧能力,會覺得很舒服。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五行來說,秋天肺金容易克肝木,而肝是主筋的。因此,不要劇烈運動,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傷筋。
濕熱體質處暑起居小貼士:早睡早起,睡前泡腳,激發膀胱經
不熬夜、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對改善濕熱體質非常有效,此時天氣涼爽,舒心爽身,具有安睡的條件,也正好借此補償夏日睡眠的不足。最好夜晚21、22點就睡覺,早上6點左右起床。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這6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依次為膽肝肺經當令之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秋天泡腳肺潤腸蠕」,最好每晚用溫水泡腳15-30分鐘,既有利於調理體質,又有助於睡眠。
另外,處暑暑熱開始減弱,但華南地區濕氣還是很重,要不斷的激發膀胱經,使它抓緊排毒祛濕,以調通百絡,使各經絡都活躍起來。可在背部刮痧,也可用桃木棒敲打整個後背,沒條件的人還可以練習背部撞牆:在離牆10~15釐米處站立,全身自然放鬆,用背部向後撞擊牆壁,5分鐘效果就很好。
濕熱體質處暑情緒小貼士:生氣不超過5分鐘,換位思考
肝郁會加重濕熱,因為氣機流通不暢,濕氣輸布不出去,鬱結在一起,造成濕郁;濕氣鬱結久了就會化熱,故濕熱質需要避免抑鬱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將情緒釋放、發洩出來,儘量做到「生氣不超過5分鐘」。想事情經常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想,其實,有些事情就是由於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造成誤解而引起的。實在想不通的時候,索性什麼也不想了,拋開一切靜靜地坐著,全身心的投入呼吸的調整,有助於舒暢氣血。
濕熱體質處暑茶飲小貼士:杞菊蜜茶 |
枸杞子5-8粒、白菊花5朵,蜂蜜適量。把枸杞子、白菊花用沸水泡浸10分鐘 ,待水溫後放蜂蜜調味即可飲用。 這道茶特別適合濕熱質處暑節氣喝,白菊花可以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枸杞滋腎潤肺,明目,兩者泡製在一起可以去濕熱、滋陰潤燥。 |
此文章內容不適用於孕婦及南半球用戶
From:活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