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品安
37歲的淑麗擔任業務工作,求好心切的她總要求自己在顧客面前呈現最好的形象,只是歲月真的不饒人,加上經常加班、工作壓力大,皮膚愈來愈暗沈粗糙,不好上妝,也開始出現細紋。有一天她的手機收到一家醫學美容診發的簡訊,「XX雷射緊實肌膚、縮小毛孔,還你美肌」的文宣打動了她。
淑麗不想花錢沒效果,積極上網查資料、也打電話給幾家診所,卻愈看愈不安、愈聽愈心慌,同樣的雷射治療,怎麼每家診所的價錢不一,治療時間也不同?想要變美麗,原來一點都不簡單!
愛美無罪,而且儼然形成風潮,根據國際美容外科學會針對去年做的調查,台灣人的整形手術量,居全球第16位。除了以往想「變臉」得動刀一番改造外,隨著雷射、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等微整形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不用開刀、沒有恢復期(或恢復期短)等特點,更贏得輕熟女、熟女青睞,醫學美容市場愈來愈蓬勃。
皮膚科醫師吳純慧指出,早期醫學美容領域,醫師可運用的東西有限,且民眾也多半只能等到老了再來求助醫學,例如皮膚鬆垮了再拉皮;後來雷射技術獲改良,醫界發現,雷射不限於破壞舊有肌膚,還可以利用水分、溫度變化等刺激,穿透肌膚,啟動修復或是促使膠原蛋白再生等功能。雖然做雷射整形,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定時做,可看到變得更年輕的效果,讓人對外在更有信心。
惡性競爭,各科醫師參一腳
全台的醫學美容診所一家一家跟著開,競爭激烈,尤其台北,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南、北都有看診的皮膚科醫師王修含就直言,台北的醫學美容診所已經淪為惡性競爭,民眾不管走到哪,幾乎都可看到相關文宣、廣告,「變得很誇張!」
吳純慧眼見醫學美容的市場在金融海嘯前後,起了很大變化。早年的醫美市場多由皮膚科醫師主導,有其專業要求,也較願意花錢買效果較好的儀器;金融海嘯來襲,民眾的荷包大幅縮水,加上景氣持續低迷,能支配的餘錢更有限,促使低價市場生成。而健保制度壓縮醫療利潤,醫學美容是自費市場,一些非皮膚專科醫師眼見有利可圖,也紛紛投入,開立診所。大家若仔細上網看,可以發現耳鼻喉科、心臟科、麻醉科、家醫科⋯⋯幾乎各科醫師都來參一腳。
更有非醫療背景的金主看上商機,負責出資金,把醫學美容當生意來經營,找流動型的醫師或甚至不找醫師來幫民眾治療;或租用退休老醫師的執照設立診所,實際上門診營業時間內,不一定有醫師駐診。「操作儀器的人,即使穿白袍,不見得是醫生,」王修含也指出。
而且這類診所可能經營2、3年賺飽後,就結束營業,換個地方以同樣手法開另個新診所,再賺一筆,根本不在乎聲譽,貪圖低價的民眾萬一遇到治療出狀況,投訴無門,只能自擔後果,吳純慧感嘆。
價差數倍的五玄機
因為市場紊亂,雷射美容的價格也不一,同一種雷射治療,價差從數千元到數萬元都有,讓人不禁納悶:「難道價錢隨人定,民眾就是待宰的羔羊?為什麼價差那麼大?」其中玄機,消費者大多不知。
1. 經驗不足人員操作:
例如有診所打出淨膚雷射1次只要900多元、1000多元,很可能是聘用薪資較便宜的實習醫師或住院醫師來操作儀器,取代資歷較深、經驗較豐富但薪水也較高的專科主治醫師,為民眾治療。也有的診所,白天是醫師幫民眾治療,晚上由小姐打雷射,以不合法的作為節省人事開銷。
2. 減少耗材、降低治療品質:
減少治療時所需耗材、降低治療品質,來壓低成本。例如減少雷射能量與發數,降低機器損耗;或減少治療時間,明明該打10、15分鐘的雷射,卻只打了5分鐘,減少治療時間,犧牲治療成效,所以價錢跟其他診所相比只要1/2∼1/3。藉由增加機器週轉率,幫更多人治療來得利,民眾自然不明就裡。
3. 無菌操作不嚴謹:
有的診所對無菌操作要求不嚴謹。例如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或做微晶瓷塑形等治療時,只用一般酒精為民眾消毒皮膚,而不是用開刀房專用的消毒藥水,雖省了成本,但卻讓民眾承受消毒不完全、防護有漏失的風險。前一陣子傳出有民眾做微晶瓷塑形鼻頭,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新聞,熟悉操作流程的專科醫師分析,應該是消毒不徹底惹的禍。
4. 購買便宜機器:
雷射儀器廠商百家爭鳴,各診所買的儀器機型也會牽動每種治療的定價。韓國機或水貨機,一台只要70、80萬元,但專利眾多的高級機型一台動輒700、800萬,甚至上千萬;買便宜儀器的診所,成本低,自然可以削價競爭。也許民眾會質疑,同樣是雷射儀器,沒必要花大錢買昂貴機種,便宜的應該也行,例如韓國機的雷射打1次2000元,打個5次,不就相當於較高級機種需1次索費萬元的效果?事實不然。吳純慧提醒,雷射儀器廠商各有專利,好的機器相對地治療的副作用也較低,而且「好的醫師加上好的機器,較能保證一定的效果。
5. 低價招攬顧客上門:
也有醫學美容機構在購物台頻道促銷各種療程,價格低廉,主持人常誇大療效、天花亂墜,看在專科醫師的眼裡,不斷搖頭。而且有些診所只是先以低價招攬顧客上門,等到客人一進門,就強力推銷各種高價位低成本的其他療程或保養品,不少傻傻的顧客就這樣荷包大失血。
消費者的自保守則
1. 選擇由醫學美容較相關的專科醫師(例如,皮膚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執業的醫療院所:
皮膚科醫師廖怡華指出,雷射儀器操作容易,但雷射該在皮膚停留多久、該打多少能量等,涉及皮膚專業,一般專科醫師不見得熟悉。例如除斑,斑的深淺,牽涉打雷射是否有效?打完後會不會反黑,會不會復發?這些都是需要專業評估。
建議民眾可注意診所是否張貼看診醫師的證書、執業執照,甚至可上衛生署網站查詢看診的醫師是否具有相關背景。至於有些醫師會以有雷射治療相關證照,作為攬客宣傳,專科醫師提醒,這些證照不一定可信,只能參考用。另外,有些診所雇用流動型非專職的醫師,診所網頁上不顯示醫師的資歷或全名,讓民眾無從查起;或者,民眾打電話詢問看診的醫師名字,診所人員支吾其詞或不肯說,就要小心!
2. 多比較、多探聽:
例如想除斑,可選擇哪些雷射,價錢差異如何,各有什麼優缺點?多跟朋友打聽,上網查詢口碑,也可打電話到有興趣的診所,詢問對方提供的硬體設備、機型等。也可先跟醫師約談,了解對方的專業後再決定。
3. 安全才是首要考量:
「不要盲目注意價錢!」廖怡華提醒。例如市面上有人打出玻尿酸隆鼻只要3000元,是專科醫師眼中認為不可能的價格,很可能醫師幫民眾打的不是原封拆裝的玻尿酸,甚至材料來源跟是否無菌等,都得存疑。
此外,心態上,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吳純慧最怕在診間聽到來者說「我希望看起來年輕」,因為每個人對年輕的定義不同,可能醫師認為要除斑,但顧客卻想要讓肌膚看來比較飽滿,沒有清楚溝通下,很容易發生「完美的治療,但病人不愉快」的遺憾。
對每種治療也要有合理的期待,注意個別差異。不能因為朋友做了某種治療效果很好,你就認定自己做了治療,也會有相同效果。買東西都要斤斤計較,貨比三家,更何況攸關「面子」,更要謹慎。愛美,絕對不簡單!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30期】
打雷射,多少錢算合理?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