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瑞雪
愛扔東西的楠楠
一歲五個月的楠楠不久前剛學會走路,他喜歡扶著床邊走。看見床上的枕頭巾,拉下來扔在地上,很滿足的看一看,繼續走;看見書,把書推到地上;自己的玩具也一件件通通往地上扔。有時候,他扶著牆走到鞋架旁,把鞋架上的鞋一隻隻全丟到地上。
我們設想,幼兒早期可能以為自己和外界是一體化的,要明白自己和其他物體是分離的,物體與物體之間也是分離的道理,幼兒需要兩年至三年的時間。
當他能夠行走、使用手、移動物體就成為幼兒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現。手的敏感期、走路的敏感期、空間的敏感期接踵而至,使孩子開始「征服」他能夠涉足的任何地方。
拋撒、搬運和疊高
「嘩」的一聲,兩歲六個月的小寶寶又將豆子撒了一地。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我和王老師對望了一下。看來暫時不能指望她歸位了。我過去幫她歸位,她很快的發現老師正在收拾豆子,這個發現讓她更努力的將豆子撒到其他地方。伴隨著豆子「啪啪啪」掉落的聲音,她的臉上透著微微的驚喜。
小寶寶還喜歡將教具搬來搬去,把幾何立體組拿到樓梯通道裡,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將它們藏到工作地毯裡。如果帶插座圓柱體的圓洞裡有珠子,不用問,那一定是小寶寶弄的。
有一天,小寶寶發現粉紅塔與棕色梯可相合疊高,她歡呼雀躍的站到了小椅子上,要與那塔狀造型比比看誰高。在工作時間裡,老師發現,小寶寶不斷將彩色圓柱體組從她的工作地毯扔到別人的工作地毯上,或者把珠子、蠶豆一顆顆的扔在教室的地上。在餐廳裡,常常可以看見小寶寶推著小椅子跑來跑去。看來小寶寶空間的敏感期到來了。
孫老師黃金啟蒙講堂
兒童透過拋撒、移動物體來探索空間,感知他和物品、和空間之間的關係。把裡面的東西取出來,把外面的東西塞進去,是幼兒認知空間的最初過程。
孫老師教養筆記-空間、時間的敏感期
空間、時間的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個敏感期,因為透過時間和空間,我們一下被界定在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在之前還是一個感覺的狀態,在其後的發展中,位置就逐漸轉換成秩序。如果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就不會發展出更為抽象的秩序。
孩子出生時,從子宮摔落到一個大空間中,首先要體驗的必須是空間。他要在空間中體驗空間,使用自己的身體體驗空間,然後透過超越自己的身體,探索這個物質世界的空間,才能夠把自我跟現有的物質世界完好的結合在一起。
同樣,兒童從出生開始也必須感覺時間。剛開始—有了需求,哭,馬上就要得到,不懂得這是需要時間的。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急切感逐漸得到一些緩和。想要—得不到,哭聲可以不那麼急切。再然後,想要,不是什麼都可以馬上得到,可以稍微緩衝一下。直到五歲,兒童才逐漸發現,所有的事情和願望是要透過時間來完成的,直到孩子的內心不僅可以感覺,而且可以把握時間。不僅事情需要多少時間,而且獲得什麼樣的心理和智力需要多長的時間,也開始在孩子的內在建構出來,時間的智慧變成了一種高智慧的歷史感,世界和自己就被放進歷史的長河和宏觀的把握之中了。這個過程是依靠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完成的。
這些心智都是在具體的生活中,依靠兒童的興趣完成的,是他呈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所以兒童喜歡做什麼,就變得很重要。滿滿喜歡尋找下水道蓋上的洞,然後將小東西往洞裡塞進去;在牆上發現一個洞,也會往裡面塞東西。塞東西到洞裡成了他樂此不疲的工作。媽媽看他忙著,雖然不打斷他,卻滿心疑惑。
我們知道,兒童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從零歲開始,一直持續到六歲,而最早的空間敏感期是這樣的:他首先會發現這個物體和那個物體是分離的,所以他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丟到地上,然後尋找,再拿到高處,丟下來。這是兒童最早對空間的感受。這個感受過去之後,兒童就會發現:一個空間裡面的東西能拿出來,外面的東西能塞進去。所以兒童看見洞就會把一個東西塞進去。這個活動在兒童一歲左右的時候非常頻繁。
緊接著兒童開始不斷疊高、推倒,再疊高、推倒,這是最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一種能力,是對空間感受的過程。這個感受是兒童智慧發展的關鍵所在。接著兒童會對一個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例如:鑽到大衣櫃裡,或在桌子下玩耍。之後兒童對爬到某個高處開始有興趣,我們常常看見小朋友反覆的爬樓梯,實際上,這都是兒童運用身體掌握空間的一個過程。例如:兒童不用腳走著下樓梯,會倒退著下,原因是兒童對手的掌握要超出腳,所以兒童必須對手有把握以後,才有決心和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腳,這樣結合起來,他才覺得能準確的的走著下樓梯,這就是身體對空間的探索。這時候的孩子對爬窗臺、桌子、樓梯、欄杆都會有巨大的興趣。
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兒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躍。這個過程除了兒童在感受空間的大小外,他還在用他的皮膚、肌肉、身體所有的東西來感知這個空間有多大、多高、多遠。兒童發現自己從這個高度往下跳的時候,心理已經能夠承受了,就會跳下去。兒童透過經驗發現對這個空間高度有把握,能夠再一次承受,就會探索更高的空間。所以對空間的掌握,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在心靈上能夠承受多大的空間狀態,這決定了兒童未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為未來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空間的敏感期可能帶給家長比較大的危機感。很多媽媽因為害怕,不許孩子趴在桌上不許從窗臺往下跳,不許孩子鑽到一個小地方。實際上很早的時候,國際上就有一個「視覺懸崖實驗」:兒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在視覺上表現出低窪的部分,都不會爬過去。這證明兒童對環境的把握是有天生的自衛意識的。我們可以跟在孩子幾公尺外保護他,而不要沒完沒了的嘮叨,不要設置那麼多的限制,不要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的時候就把手撐上去扶住。媽媽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不要把這種危險「說」給孩子聽,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兒童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告訴家長的還是那一句話:「給孩子愛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會有這樣的需求。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兒童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
《掌握孩子的學習黃金期》-空間敏感期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