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年)是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爾和基恩。
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英軍重創法軍,成了英吉利海峽的主人。接下來,他們於1346年7月佔領卡昂,8月在阿布維爾以北大敗法國陸軍,並在長達11個月的圍攻之後佔領了海岸要塞加來港。1347年底,黑死病襲擊了歐洲,戰爭被迫停止。這次鼠疫在4年內奪走了占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的2000萬人的生命。1356年雙方恢復元氣後,重新開戰。兩軍在普瓦提埃城附近遭遇,法軍再度被擊敗,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被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生擒。普瓦提埃戰役後,雙方簽訂和約,法國被迫將其領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多割讓給英國,並付出鉅款贖回國王,而英王也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百年戰爭暫告一段落。在普瓦提埃戰役中,由於法國騎兵被英國步兵擊潰,這導致了人們對騎士的極大不滿,騎士制度從此開始衰落。
百年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年)始自法王查理五世於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現在是讓可惡的英國人屈服的時候了。我發誓帶領我的臣民奪回屬於我們的一切。」查理五世這樣說。他改編了軍隊,用雇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武裝,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靠著突襲和游擊戰術,英軍被迫退到沿海一帶。1372年,法國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英國為了保住在法國的幾個沿海港埠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分地區,並鑒於國內形勢惡化,與法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以後的幾十年時間裡,雙方的國王換了幾任,大小戰爭又打了幾場。到1415年,英軍佔領了法國的首都和整個北方,法王率領一部分軍隊退守南方,從此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百年戰爭的第三階段(1415~1424年)始自英王亨利五世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法國因勃艮第和阿曼雅克兩個封建主集團發生內訌及農民和市民舉行新的起義而遭到削弱,英國乘機重開戰端。1415年,英軍在阿贊庫爾戰役中擊敗法軍,百年戰爭以「阿贊庫爾戰役」最著名,亨利五世率軍奮戰兵力超過自己幾倍的法國騎兵,這一天,是法國人的災難,是英國人的榮光。1420年5月21日,法王被迫與英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為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王位。
然而,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於1422年先後猝死。由於王位的爭奪加劇,導致法國遭到了外敵的洗劫和瓜分,處境相當困難,苛捐雜稅沉重地壓在英佔區的居民身上。因此,對法國來說,爭奪王位的戰爭已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隨著人民群眾的參戰,游擊戰更加廣泛地展開(特別是在諾曼第)。游擊隊給法軍很大幫助:他們設置埋伏,捕捉徵稅者,消滅英軍小股部隊,迫使英軍在征服地的後方留下大批駐防軍。而在英國,繼承亨利五世王位的是僅9個月大的亨利六世,攝政大臣們開始爭權奪利,對外戰爭也節節失利,處境不妙。
百年戰爭的第四階段(1428~1453年)始於英軍攻打通往南方的門戶——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英軍對法軍的戰爭進展順利,不久就包圍了奧爾良,大有一舉拿下之勢,此時出現了法蘭西歷史上最具奇蹟性的一幕:一個農民的女兒、年僅16歲的「聖女」貞德拯救了法國。
貞德出生在法國北部香檳與洛林交界處的杜列米村,1428年3次求見王太子,陳述救國大計。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封她為「戰爭總指揮」,5月8日,貞德率兵把受困209天的奧爾良解脫了出來。但是,宮廷貴族和將軍們卻不滿意這位「平凡的農民丫頭」影響力的擴大,他們蓄意謀害貞德。1430年,在康邊城附近的戰鬥中,當貞德及其部隊被英軍所逼、撤退回城時,這些貴族們把她關在城外,最後竟以4萬法郎將她賣給了英國人。1431年5月29日上午,貞德倍受酷刑之後在盧昂城下被活活燒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納河中。
貞德犧牲後,同仇敵愾的法國軍民攻克了一座座被英軍佔領的城鎮。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查理七世,戰局扭轉,法軍開始大量收復失地。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第,並在巴約納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英軍投降,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雙方簽訂了結束百年戰爭的和約。
From: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英法之戰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