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崇拜所以模仿。中國企業家的精神主要還是表現在浙商身上,而這些人正是真正地把白圭供奉在心裡的一群人。
看一看浙商,他們大多出身貧寒,幾乎都是白手起家。打鐵為生的魯冠球,躬耕田園的徐文榮,一介裁縫胡成中,樓明出身軍旅,李如成是農民,鄭元豹是工人……這些人的特點都是背井離鄉、從小做起、歷經坎坷、從不放棄。
From: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報
不妨來看一看浙商自我總結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而這恰恰是其最核心的成功經驗,也是最寶貴的精神氣質。這是中華商人的本色傳承,與晉商、徽商等先輩血脈相連。成就事業的真正商人,必是有志向、有毅力、有能力、有修養者,且大多歷經艱辛、砥礪而出。
【鏢局的物質利用】
如果說,達摩是鏢局的精神寄託的話,那麼作為現實存在的盜就是鏢局的物質利用。首先,沒有盜的侵擾,就不可能有鏢局的出現。其次作為鏢局的當家人本身就是江湖中人,所以根本就脫離不了江湖的是是非非。自然,也就和盜有聯繫了。
《江湖叢談》裡說,舊時「掛子行」(即「瓜行」,隱語行話稱武術一行)根據利用武功謀生方式的不同,分為明、暗兩種。所謂「明掛子」,是指憑武功保鏢、授徒為業或從軍者;「暗掛子」,即仗武功為盜者。
但事實上,明掛子與暗掛子是很難準確區分出來的。「鼓上蚤」時遷,就是一位明掛子融暗掛子於一身的梁山好漢。明掛子與暗掛子在江湖中行走難免會碰到一起,那麼,同是江湖中人,但卻不同道,遇到了該怎麼辦呢?
據李堯臣講,對盜輕易不要得罪,雙方遇到了要以禮相見,被逼無奈之下才兵戎相見。大部分時候,當家人與盜是一家的,你在路上不要截我的鏢,當你來到我地盤上的時候,我會保你平安。
「鏢行和賊,是互相利用的。正因為有賊,而且賊講江湖義氣,鏢局才能站得住,吃得開。可是鏢局和賊究竟是兩碼事!賊做的是沒有本錢的生意,多半是些走投無路鋌而走險的光棍;而鏢局子的人多是有身家的人。會武藝的人,要進鏢局,並不是那麼簡單,必須確實可靠,有人知底擔保。所以做賊的人,儘管鏢號稱他做朋友,可是賊決不能進鏢局。鏢局的人,忽然不幹了,去做賊,這種事,當然也不是沒有的。可是鏢局子絕不能容他。因為這種人離開鏢局子去做賊,必然和鏢局子作對。
「因為鏢局子和賊講『朋友』,所以賊到北京來買東西時,鏢局就有保護的責任。當時官府有專管拿賊的採訪局,他們稱賊為『點子』。賊一進京,採訪局就在後面跟上了。可是一看見賊進了鏢局,他們就不敢拿了。為什麼官府還讓鏢局一頭呢?因為鏢行有後臺,我們稱之為大門檻,也就是當時在朝廷最有勢力的大官。比如會友鏢局,後臺老闆當時是李鴻章,他應算是會友的東家,可是也不用他出資本。因為會友派人給他家護院守夜,拉上了關係,就請他當名譽東家。採訪局要得罪了鏢局子,鏢局子跟李鴻章一提,一張二寸長的小紙條,就要了採訪局的命。所以他們就不敢找鏢局子的麻煩了。」
「賊到了北京,來到我們櫃上,他和誰熟識,就由誰陪著。白天陪他出去買東西,晚上回局子裡睡覺。在外頭吃飯的時候,都由鏢局子結帳。一日三餐,好酒好飯。做賊的進城,都打扮成買賣人的樣子。進京的時候,身邊帶著不少錢,他買東西,自己付錢,這倒用不著鏢局子破鈔。」
「賊在北京住了幾天,連買東西,帶看熱鬧,住夠了,就由鏢局子送他出城。臨走時,起五更,由鏢局派轎車,還有鏢局的人騎馬護送。賊坐在轎車裡面,送出城後,鏢局子人就回來了。趕車的人早由鏢局子交代過,反正坐車的叫你把車趕到哪兒,就送他到哪兒,什麼話也不用問。送他到了地方以後,他一定多給賞錢,決不少給。賊進北京這幾天,鏢局子必須特別小心,決不能讓他出事。要是賊住在鏢局裡,出了事,讓官府給逮去,這一來,鏢局子就算栽了。你再保鏢,路上遇見賊人的同夥,他必和你作對,鏢就不能走了。所以賊人來到以後,一定要小心保護;把他送走以後,櫃上才能放心。」
當家人與賊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兩者相依但卻不同道。這就需要當家人擺正自己的心態,將這些人看作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為他們這樣的人花點錢是值得的。有些錢必須要花,只有花了錢才能辦成事。
當家人會經常教導自己的鏢師們對賊要「以禮相待」,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翻臉。團隊要在平穩中向前行進,絕不可節外生枝。
企業家的精神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