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屋螞蟻覓食記

文/黃尚偉、楊嘉慧
審稿/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林宗岐
家屋螞蟻要在人類地盤生存並不簡單。人類的居住環境,濕度通常比野外低許多,而且食物常是隨機出現,家屋螞蟻如何克服這些困難,與人類同居?
From:科學人雜誌電子報

螞蟻是與人類接觸頻繁的昆蟲,人們常因為牠們霸佔食物而傷透腦筋。這群和人類住在一起的「室友」統稱 家屋螞蟻,在目前已命名約 1 萬 2000 種螞蟻中,家屋螞蟻不到 20 種。種類稀少的主因是人類塑造的環境濕度比起野地少了約六至八成,食物源往往隨機出現,因此在人類地盤中生存的家屋螞蟻都要能夠耐旱,也必定是對食物來者 不拒的雜食者。
巢中飲食由三成工蟻負責
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林宗岐表示,台灣最常見的家屋螞蟻是小黃家蟻(又名法老蟻)和黑頭慌蟻,前者身體呈淡黃褐色,後者是黑頭黃身體。牠們都是雜食者,但對食物各有偏好,小黃家蟻喜歡甜食,黑頭慌蟻則偏愛油性食物。

小黃家蟻體長約2~2.5公釐,頭、胸、腰呈淡黃褐色,腹部呈褐色。(影像來源:林宗岐)
小黃家蟻體長約2~2.5公釐,頭、胸、腰呈淡黃褐色,腹部呈褐色。(影像來源:林宗岐)

黑頭慌蟻長約1.5公釐,頭為深褐色,胸、腰、腹部為淡黃褐色。(影像來源:黃尚偉)
黑頭慌蟻長約1.5公釐,頭為深褐色,胸、腰、腹部為淡黃褐色。(影像來源:黃尚偉)

螞蟻尋找食物的方式大同小異,通常在 25℃ 左右時,一個蟻巢約會出動 30% 的工蟻負責尋找及搬運食物。住家中經常可見少數幾隻工蟻在地板上以 S 型到處遊走,那是正在大面積蒐集食物資訊的工蟻,這些偵察工蟻通常無法單獨搬回食物,因此找到食物後,會先吃進部份,再回巢以觸角碰觸同伴傳遞「找到食 物」的訊息,並回吐食物樣本讓其他工蟻知道是什麼食物。待其他工蟻品嚐後,便會循著偵察工蟻沿途留下的指引氣味前往食物地點,而搬運食物的工蟻同樣也會用 腹部尾端碰觸地面,留下揮發性的化學物質。
林宗岐表示,覓食過程其實很複雜,工蟻找到的食物量若較多且為高營養成份,便會沿途分泌分子量較 大、揮發時間較長的化學物質;再如有些地方一直有穩定食物源,地面就會殘留之前分泌但尚未揮發殆盡的化學物質,工蟻便可省去偵察動作,循舊蟻道前進。覓食 過程也可能遇到敵人,如小黃家蟻遇到攻擊性強的黑頭慌蟻,會閃避到別處,繼續執行未完成的任務。
挑水運糧有法寶
除了找食物,家屋螞蟻與野生螞蟻最大的差異是必須花很多時間找水。環境越乾燥,就有越多工蟻外出找 水,水槽、漏水處等最容易發現這群覓水工蟻。工蟻攜帶水的方式是將水儲存在食道之後、胃之前的囊狀器官,稱為「嗉囊」(crop,又稱「社會性胃」),之 後藉由肌肉縮放,即可將嗉囊的水吐給同伴或幼蟲,甚至將水塗在壁面,保持蟻巢的濕度。除了水,嗉囊也可以儲存食物,如毛毛蟲的體液、潮解後的糖等。螞蟻的 胸部與腹部之間有段狹窄的腹柄節,若食物為大塊固態,容易卡在腹柄節的位置,無法進入腹部的嗉囊或胃,故工蟻多半以攝取液態食物為主,像餅乾、麵包屑都得 待其潮解,再以吸食方式攝取,有時可見工蟻搬運固狀食物,那是要運回巢中供幼蟲食用。
螞蟻身體構造示意圖。食物經食道後,可儲存在素囔或進入胃部被螞蟻吸收。(電腦繪圖:姚裕評)
螞蟻身體構造示意圖。食物經食道後,可儲存在素囔或進入胃部被螞蟻吸收。(電腦繪圖:姚裕評)

分配食物大小眼
林宗岐等人曾以實驗證實,一隻工蟻裝在嗉囊裡的食物,約可在 2 小時內分配給 200~1000 隻同伴,方法是該隻工蟻先將嗉囊內的食物回吐給好幾隻工蟻,再由這群工蟻餵給幼蟲、蟻后,以及在巢裡工作的工蟻。工蟻會依幼蟲發育情況是否良好來分配食 物,幼蟲發育差者餵以碳水化合物,發育良好的幼蟲則多餵食蛋白質,將來才有機會成為蟻后或兵蟻。家屋螞蟻是多蟻后型,工蟻在餵食蟻后時,也是按地位高低依 序餵食,地位低的蟻后,甚至要在巢中找剩餘食物。蟻后地位的高低,可能是由其生育能力及健康狀況等來決定。
除了儲存食物於嗉囊,工蟻也會搬運食物至蟻巢邊緣,這些食物 1~2 天內即會被解決掉,以避免食物發霉而污染蟻巢。工蟻吸乾的固態食物,最後由軀體呈圓筒狀、沒有腹柄節的幼蟲吃。此外,一些螞蟻種類還有儲存性的工蟻,在食 物豐盛的時候,多餘的液態食物會存在牠們的嗉囊內,待食物短缺時,再吐出餵食同伴。
當蟻巢附近的食物源減少時,螞蟻會另尋食物豐盛的地方居住,並整群沿著建築物的縫隙、牆角、水管邊緣等處快速搬家,通常一天之內即可完成整群遷徙。而這樣的機動性,有助於蟻巢穩定成長,不會因食物短缺而坐以待斃,也讓牠們有機會向外擴展勢力。

住在屋外的家屋螞蟻
家屋螞蟻依照築巢的地點分成定居型家蟻與入侵型家蟻,定居型家蟻是指築巢在建築物之中,例如小黃家蟻、黑頭慌蟻;入侵型家蟻是築巢在屋外,但緊鄰人類居所,並且會入侵至人類地盤的螞蟻。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林宗岐表示,台灣最常見的入侵型家蟻包括小黑蟻(又名狂蟻)和黑棘蟻。
小黑蟻常在戶外走廊、乾涸的水溝、花台上活動,行動速度相當快。小黑蟻的蟻巢建在戶外土層中,當屋外下起大雨時,一整群小黑蟻會沿著建築物的邊緣暫時遷入屋內躲避。
小黑蟻體長約2~2.5公釐,頭、胸、腰、腹部呈黑色。(影像來源:黃尚偉)
小黑蟻體長約2~2.5公釐,頭、胸、腰、腹部呈黑色。(影像來源:黃尚偉)

黑棘蟻是家屋螞蟻體型最大者,體表因密佈白色或白黃色短毛,因而使身體略呈金屬光澤。黑棘蟻的巢多築於枝幹上、竹籬笆等處。
黑棘蟻體長約5~6公釐,頭、胸、腰、腹部呈黑色。(影像來源:黃尚偉)
黑棘蟻體長約5~6公釐,頭、胸、腰、腹部呈黑色。(影像來源:黃尚偉)

小黑蟻和黑棘蟻都會進入人類家屋中尋找食物,喜好的食物偏甜食。小黑蟻通常是一整群進入家中,黑棘蟻則只有數隻沿著建築物的邊緣進入。這兩種家屋螞蟻最常入侵的地點是一、二樓的房舍中,除非高樓的盆栽或屋頂花園攜入有蟻巢的土壤、枝幹,才可能在高樓見到牠們的蹤影。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