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冬至節氣的「活法兒」-冬至

冬至節氣介紹
今年(壬辰龍年)的冬至是12.21~1.4,冬至時刻太陽位於黃經270度。《二十四節氣集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冬至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從冬至後北半球的白天開始逐漸增長。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間祭祖。 冬至一陽生,要注意養「藏」,靜神少慮,節慾保暖,減少精神和體力的消耗。
有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哮喘、反覆感冒、慢性咽炎的人不要錯過「三九貼」,這可以增強夏季的「三伏貼」效果,也可以事半功倍的防治此類疾病,正規醫院中醫科都提供「三九貼」。2012年三九的具體時間為:一九,12月21日至29日;二九,12月30日至1月7日;三九,1月8日至16日,即使夏天沒有貼三伏貼,冬天仍然可以貼三九貼。貼敷治療三年一個療程。

濕熱體質冬至飲食小貼士

  • 適宜:牛肉、鯽魚、蘿蔔、菠菜、藕、紅小豆、冬瓜、黃花菜、豆腐、獼猴桃
    冬至後一陽生,北方天氣嚴寒,食補調養尤為重要,濕熱之人可適度食用牛肉、兔肉、鯽魚等,同時搭配蘿蔔、菠菜、山藥、豆腐等,以防體內上火生熱。食宜清淡、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
    長江流域潮濕寒冷,進補應以粥湯為主,各種骨頭湯(羊、牛、排骨等)都是有益的食品,即富於營養、容易消化吸收,還具有驅寒保暖的作用。同時還可多吃些有利濕作用的食物,如冬筍、藕、紅小豆、冬瓜、黃花菜、荸薺、萵筍、白菜、芹菜等。
    南方地區冬至後最低溫度也降到10度以下,北風南下也會體感寒冷,進補可適當增加一些牛肚、鯽魚、豬肚等。雪梨、獼猴桃、蘋果、香蕉等水果也可適量食用。湯品推薦白胡椒煲豬肚湯、木瓜鱸魚湯、蓮子淮山鵪鶉湯、冬瓜赤小豆生魚湯等。
  • 少吃:動物血、墨魚、青稞、蔥、濃濁、肥膩、過咸
    《黃帝內經》言「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冬至腎氣旺,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食品,多食肥膩、鹹味對心氣不利,也容易生濕。鹹味食物如:動物血、墨魚、青稞等。《本草》冬月不可多食蔥,令人發疾。另外冬季容易受寒感冒,在受寒感冒發燒期間一定要飲食清淡,否則滋膩之物令寒氣滯留在體內,日久化火生痰難愈。冬至一陽初生,應固護陽氣,冷飲、涼茶等寒涼之物不宜多。
  • 忌吃:龜肉、鱉肉、蝦、蚌、蚶類、貝類、牡蠣、螺螄、螃蟹、燒烤、腰子、生蔬菜
    《纂要》曰:「是月勿食龜鱉肉,令人水病。勿食生菜(生的蔬菜),發宿疾。勿食蝦蚌帶甲之物,勿食獐肉,動氣。勿食火焙食物(燒烤)。勿食生韭,多涕唾。」《千金翼方》曰:「(農曆十一月)勿食螺螄螃蟹,損人志氣,長屍蟲。」《金匱要略》曰:「冬三月,勿食豬羊等腎。」

濕熱體質冬至運動小貼士:安身靜體,以養初陽
冬至是養陽的重要時機,不適合劇烈運動,尤其是肝膽易生火的濕熱體質。古人在冬至當天「無多言,當閉關靜坐,以迎一陽之升」,現代人至少要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運動項目以慢節奏、不出汗為主,尤其是常年生活在無冬地區的人更要順應冬季的收藏規律,不要劇烈運動以避免精氣發散,如果冬天過度消耗陽氣,則次年春天容易發生四肢無力,頭暈上火之類的現象。人生存在天地之間,要遵循天地大自然最基本的規律,就是一年四季,寒暑易節,陰陽轉換,所以長壽人群多生活在四季分明之地。在季節變化不明顯地區生活更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以順應自然。
濕熱體質冬至起居小貼士:節慾保精,避寒就溫,艾灸泡腳
冬至嚴寒,除要注意保暖避寒外,應儘量做到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潛藏,正如《壽親養老新書》中所說:「唯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此外,冬至後應減少房事以保養陽氣,陰精蓄積。《五經通義》說:「冬至後陽氣始萌,陰陽交精,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洩。」故應節制性生活,以順應陽氣的潛藏,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千金翼方》中有「冬至後庚辛日(12月25日,12月26日)不可交合,大凶」一說,以資借鑑。
北方冬季降水量少,風多風大,氣候乾燥,室內取暖空氣更乾燥,濕度和溫度應適度,最好有一隻濕度計,生活在相對濕度40%—60%的環境中最感舒適,過於乾燥會造成咽干、口燥等,而過於潮濕則會引發肺炎等疾病。使用加濕器時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測定並調節合適的濕度。
冬至時節南方地區會出現雨雪天氣,有些地方還會出現凍雨,天氣又濕又冷,相對於北方低溫乾冷,南方這種濕冷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大。應堅持睡前泡腳,艾灸三陰交、足三里穴,可起到禦寒邪、清內熱、解濕毒的作用。
濕熱體質冬至情緒小貼士:清心寡慾,平心定志,誦讀經典
《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古人認為冬至是陽道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對待冬至時初生的一陽就像對待幼苗和嬰兒一樣當精心呵護,否則傷伐生機,禍患暗生。另外,濕熱體質清晨可誦讀古文經典文章以養浩然之氣,濕熱體質的膽氣多不豪壯,故常郁而化火,常搖頭晃腦的誦讀經典可充順膽氣,令氣質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

濕熱體質冬至茶飲小貼士
參麥紅茶
取西洋參、麥冬各2克,紅茶適量,將以上材料放入壺中,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每日以其代茶飲,可清熱生津、止渴、止汗、滋陰養腎、暖胃安神。

此文章內容不適用於孕婦及南半球用戶
From:活法兒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