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立秋節氣的「活法兒」-立秋

立秋節氣介紹
今年立秋節是8.7-8.22。北方可以體驗到「立秋涼風至」,南方還要經歷「秋後一伏熱死人」的暑熱餘威。三伏天也將在立秋節氣結束,總體天氣轉為涼爽,人的食慾增加,陽氣向體內收斂。此時注意勿大汗,可清淡進補,同時儘量「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將陽氣收斂與體內。

濕熱體質立秋飲食小貼士

  • 適宜:蘋果、菠蘿、小米、菜花、海帶、海蜇、生藕、綠豆芽、絲瓜、西紅柿
    孫真人《養生》曰:此月「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味咸性平涼的小米、海帶、紫菜、海蜇、貝類、章魚、魷魚等很適合這個節氣。同時酸味收斂肺氣,可平抑過旺之肺氣。多吃些味道酸甜的時令鮮果, 如蘋果、梨子、獼猴桃、菠蘿等,燥熱的時候也能夠滋潤身體。
    南方地區雨水不斷,除了熱,還有濕的困擾,多吃些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西紅柿、冬瓜、苦瓜等清淡蔬菜,還具有清暑除熱化濕的功效。
    濕熱兼有陽虛、氣虛,此時可適度「貼秋膘」,但忌凡補必肉,可以用素食調補脾胃:土豆健脾益氣,用於神疲乏力、胃腸潰瘍等;花椰菜和胃補虛,對體虛,耳鳴,腸胃不佳很有幫助。玉米調中健胃、利水消腫,改善食慾不振,脾胃不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濕熱仍盛的初秋,多吃有益脾胃。山藥健脾益胃,補中益氣,初秋最宜補虛。
  • 少吃:菱角、新姜、豬肉、西瓜、香瓜、蔥、姜、羊肉
    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立秋後宜少吃些辣椒、蔥、姜等辛味發汗之品。孫真人曰:「勿多食菱肉,動氣。勿多食新姜」,《月令》云:「立秋勿多食豬肉,損人神氣」,《法天生意》曰:「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秋後燥氣初起,要少吃生熱化燥的辛辣、油炸、烈性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還有羊肉,肉桂等熱性食物。《養生書》曰:「秋谷初成,不宜與老人食之,多發宿疾。」
  • 忌吃:肺臟,蓴菜,韭菜,鹿肉,獐肉,雁肉、茱萸、生蜜、過硬的面條
    《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白雲忌》曰:「七月勿食蓴,上有蠲(juān)蟲,害人。勿食韭,損目。」《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動氣。勿食茱萸,傷神氣。」孫真人曰:「勿食雁,傷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過硬的面條)」。
  • 濕熱體質立秋運動小貼士:清晨運動,室內運動
    《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養生要符合天地趨勢,秋季宜收不宜散,運動不宜大汗淋漓了,所以在清爽的早晨做些體操、舞蹈、拉伸最為適宜。或者約上好友在室內做做瑜伽,按摩,還能同時滿足社交需求。「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運動後及時擦乾或換衣物,不要立即洗澡,避免濕氣鬱留體內。

濕熱體質立秋起居小貼士: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素問》中說秋季要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為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要積攢的是過冬的氣,是能抵禦寒冷的陽氣,是能抗病的正氣。早睡就是為了收氣,將陽蘊於體內。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同時「秋冬養陰」不應耗精而傷陰氣,熬夜和房事最傷陰精,有必要節制。
濕熱體質立秋情緒小貼士:收斂身心,勿為發揚馳逞
「秋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收斂之令,人當收斂身心,勿為發揚馳逞」。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把自己的名利看得輕一些,多做好事,多做貢獻,尋找讓自己快樂的愛好。倘若私心太重,慾望太高,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憂愁、悲傷、苦惱。故思慮太多,便可傷神致病。很多情況都可以靠我們情志進行調解的,平時保養臟腑,調解心情,健康就不期而至了。

濕熱體質立秋茶飲小貼士
茯苓薄荷茶
茯苓塊適量,加水煮沸,放入薄荷關火悶1分鐘,代茶飲。此茶可以益脾和胃,滲濕利水,可調入適量蜂蜜。適合初秋夏末濕熱質常飲。

此文章內容不適用於孕婦及南半球用戶
From:活法兒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