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擴大徵兵 少數族群不滿

【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台灣立報/20120.7.13】
平常像是居住在平行宇宙的極端正統派猶太人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具以色列公民身分的阿拉伯人),如今因為政府有意將他們一起納入義務役的徵兵範圍,雙方竟出現相同的反對立場。
據《路透》報導,以色列法庭今年稍早撤銷一項法案,要求政府重新審查兵役法規定。儘管以色列社會內部分裂,但愈來愈多人要求,其他人也該一併承擔保衛國家的責任。

極端正統派的猶太人,在以色列社會內部是較為封閉的一群人。政府曾想要改變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的教育內容,減少對《聖經》的研讀;同時也希望這群人能加入服役的行列。
阿裔不願從軍
以色列公民當中,20%是信仰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阿拉伯人。這群人抱怨,他們一輩子都活在以色列的差別待遇政策之下,如今傳出阿拉伯人也要當兵的消息,讓他們也捲進這場爭論。
以色列外交部長李柏曼(Avigdor Lieberman)9日表示:「沒道理不能在18歲的時候去徵召年輕的猶太人、穆斯林及基督徒。」李柏曼是一名極端民族主義者,他表示將在下週提出全民徵兵法案。
最高法院要求總理尼坦雅胡,必須在8月1日以前提出新法案。尼坦雅胡希望,目前先處理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的徵兵問題,徵召阿拉伯人當兵的問題暫時先按下不談。
以色列國會議員史偉德(Hanna Swaid)表示:「阿拉伯人將抵制任何想要徵召他們或未先徵詢我們社群同意就推行的計畫。」史偉德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黨籍是改革民主陣線(Democratic Front for Change)。她說,阿拉伯民眾不排除展開公民不服從的行動。
對大多數以色列人來說,參軍是邁向成年的一種象徵儀式。除此之外,當兵也是建立國族認同的核心元素。然而,許多阿拉伯人恰恰認為這是問題所在。對阿裔以人而言,雖然他們是以色列公民,但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將自己定義為猶太人國家;因此他們始終認為,自己跟這個國家相當疏離,實際上也跟巴勒斯坦人的關係較為親密。
贊成徵兵的人士表示,這對國家安全相當重要,而且有助於以色列社會的融合。但史偉德認為,「他們持續談論的是猶太人的國家,但他們又要阿拉伯人在猶太國家裡服役?這是不可能的。」以色列服役相當辛苦,男性3年,女性2年,除役年齡是40歲。
阿拉伯人不用參加義務役,但有一些阿拉伯人自願參軍,且不少人表示,如果他們的領袖不會激烈反對,他們是願意從軍的。43歲的哈斯奇雅(Annette Haskiyah)育有3名子女,她支持徵召的法令,她表示,「我是一名驕傲的阿拉伯人、穆斯林以色列人,我要求阿裔以人離開自己的貧民窟……不要再當個默不吭聲、反歧視、不滿的民眾」。
她的兩個小孩已經當兵,最小的孩子也準備參軍,她向《第二頻道》(Channel Two)表示:「有捨才有得,先成為一分子,才能得到你應得的尊嚴」。
政府估計,只有半數阿拉伯家庭生活在貧窮線之下,但阿拉伯的領袖們卻質疑,參軍未必能得到福利,擁有以色列公民身分的德魯茲人(Druze)就是一例。
德魯茲人殷鑑不遠
德魯茲人也是屬於阿拉伯人,他們大約出現在1千年前,一樣信仰伊斯蘭教,但卻有獨特的文化認同。德魯茲人散布中東地區,德魯茲人的長老在1956年同意以色列徵召他們的男性從軍,希望藉此換取德魯茲人有更好的生活
然而這50多年來,有越來越多人公開質疑,他們究竟獲得甚麼好處。以色列國防軍(IDF)準將阿薩德(Amal Asa'ad)在2000年退伍,他是以色列軍隊當中官階第2高的非猶太人,他認為跟猶太人相比,服役的德魯茲人仍然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德魯茲人確實感到自己跟猶太人沒兩樣,你得到同等權利,你感到自己是團隊裡的一員。但是一離開軍隊,情況就不一樣了。你回到村落,感覺就像是被打了一巴掌。」阿薩德抱怨,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替無數猶太移民興建城鎮房舍,但去卻從未替德魯茲人興建過任何一處村莊。
以色列軍隊接納德魯茲人,也許是因為德魯茲人與其他的阿拉伯人較不一樣。有些以色列人懷疑,德魯茲人以外的阿拉伯人,是否有辦法被以色列給吸收,畢竟以色列經歷的大小戰事,敵人都是阿拉伯人。
主持Baladna的納夏夫(Nadim Nashaf)表示:「我確信許多猶太人認為,最好不要讓我們從軍,他們不信任我們,」Baladna是專門協助阿拉伯年輕人的團體,他們反對徵召阿拉伯人當兵的想法,「我們不想要跟自己的阿拉伯同胞開戰」。
目前,只有2,400名阿拉伯青年(其中9成是女性)自願從軍,這些人從軍的理由,是因為外面的工作待遇太低。史偉德表示,阿拉伯人不會贊同義務役的法案。納夏夫也預測,阿裔公民被納入義務役範圍,將產生更多問題,對彼此都沒有好處。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