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水須自覓 政府不當水龍頭

【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聯合報】

政府不再無限量供應工業用水。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表示,企業在水資源供應不穩定地區設廠,必須自覓水源,優先回收利用生活或工業汙水,或花錢自建海水淡化廠或淨水廠。此舉短期可能增加建廠及營運成本,如果廠商不願意配合,就無法核發開發許可。
楊偉甫說,這項政策已經開始落實在新開發案的用水計畫中,未來會「貫徹執行」,以實際能供給的水量決定是否給予設廠的許可,如果供水量達到極限,「那就沒辦法了」。
楊偉甫指的水資源供應不穩定地區,除了禁抽地下水的彰化、雲林、嘉義之外,還包括台南、高雄和桃園沿海一帶,大台北和東部不受影響。他解釋,台南及高雄的豐水期和枯水期落差太大,水量很不穩定,像今年颱風少,「明年南部春耕用水又可能拉警報」;桃園沿海則位處石門水庫供水末端,也有缺水危機。
楊偉甫強調,政府供應自來水以民生用途為主,「工業不應該和民生搶水」,未來企業設廠一定要有自備水源的成本考量,「政府不再是一開水就來的水龍頭」。
「新廠要以『循環用水』為第一考量。」楊偉甫說,國內工業耗水量大,廢水回收再利用約百分之五十,有待提升。如果新廠能高度循環用水,或使用外來的回收廢水,較不受此政策影響。
他舉例,最近半導體大廠日月光和中龍鋼鐵分別在高雄楠梓和台中港臨海工業區申設新廠,水利署就要求他們使用當地汙水廠的廢水,經淨化處理後作為製程和冷卻用水。兩家廠商評估認為此舉符合長期成本效益,設廠申請已順利過關。


【記者朱婉寧、鄭朝陽、羅介妤/台北/聯合報】
環保署表示,面對水資源分配吃緊、開發困難的窘境,水利署祭出設廠自覓水源的政策是正確方向,環保署樂觀其成,「未來開發案的環評審查,紛爭可以少很多」。不過,這項政策尚未和工商界溝通,環保署擔心會有阻力。
官員說,過去像六輕、中科四期、國光石化等重大開發案的用水計畫,都引起社會極大的反彈,像為了扶植台塑六輕,明知雲林缺水,經濟部仍逼迫水利署設法找水給六輕用,後來蓋了集集攔河堰,「用的都是人民的納稅錢」。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表示,水資源是工業發展基礎,對企業來說相當重要,許多大企業已進行設廠淨化廢水,但多花成本找水源對中小企業衝擊大,盼政府能給完整配套。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表示,從今年開始進駐工業區的廠商,如果每日用水量超過一千噸,就必須遞交用水計畫書,目前新設廠的平均用水回收率達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
連錦漳說,依據現行規定,企業自行開發工業區(如台塑麥寮),用水計畫書必須經水利署審查過關,才能通過環評;在經濟部開發的工業區設廠的企業,也必須向工業局遞交用水計畫書,但是過去並未強制嚴格執行。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