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趴偏了題 馬改革左右為難

作者:李彥謀╱新新聞
要公平正義,也有選票壓力
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五都選前五日,教育部發函通知退休教師可於今年元旦起補存「十八趴」優存差額。年初,民進黨立委抨擊教育部在法源未通過前就「偷跑」,是藐視立法院,並霸凌納稅人,從而點燃非軍公教對於「十八趴」的新仇舊恨。

事實上,民進黨立委對於去年七月通過的「公務人員三法」是買帳的,即便當時他們以退出臨時會抗議國民黨硬闖ECFA,也質疑國民黨夾帶諸多小法案使臨時會「不單純」,但並不否認法案經國會三讀後的法律效力。
祇是,民進黨立院黨團打開「十八趴」的潘朵拉盒,立場偏綠的媒體打蛇隨棍,黨中央則以為在扁時代被判「死刑」的十八趴再度復活,開始抨擊並強力要求馬政府改革。
依法行政的考試院先是覺得莫名其妙,不論院長關中或銓敘部長張哲琛等,竟不就法律問題做說明,祇朝著解釋公務員的勞苦,情急之下連「公務員不是一般人民」、「領十八趴多是窮苦人民」等言語都出籠。如此,一場誤會就此開始,考試院成了眾矢之的,至於惹出事端的教育部,卻是乏人問津,包括府院黨與綠營的方向都偏離正題,才讓十八趴不可收拾。
五都選戰,可能有受影響
十八趴徒惹風波後,民進黨意外取得民粹令牌,把原本已定案的十八趴,擴大到要修改軍公教退休所得合理化問題,又衍生出「排富條款」、「浮動利率」與「所得替代率七五%至八○%」的訴求。而且還有「黨職併公職」、「早年高普考依省籍比例」等特殊時代的不公平現象爭議,讓問題更加難以善了
民進黨因小得大,正要全面追擊,卻爆出黨主席蔡英文也是十八趴的受益者,綠營氣勢遭受重挫,焦點遂得以從社會矛盾到政治操作,又回到基本的法制面。其實,綠營掀起攻擊十八趴,部分原因仍是五都選舉失利的心理反射;由於選前教師被通知可搭「公務員」的順風車,導致北北雙城的軍公教票倉從可能拉近回到大輸。
由於蔡英文選前在中和與新店造勢晚會盛況空前,猶比當年阿扁參選總統熱度更甚,綠營期待軍公教選區能夠翻盤,但事與願違,更猜不透為何還是慘敗,因此歸咎是連勝文槍擊案激發藍軍的危急票,並在去年底提出「當選無效」之訴。
資料顯示,郝龍斌在台北市軍公教選票較多的中正、大安、文山三區,得票率皆達六成以上,領先蘇貞昌近十萬票;朱立倫在新北市中和、永和與新店的軍教區,得票率同樣也在六成以上,以十三萬八千多票領先蔡英文;至於台中市,胡志強在軍公教聚集的北屯、西屯與北區等地,得票率皆有五成五以上,領先蘇嘉全共三萬四千多票。
政壇曾經解讀藍營鐵票區適時捍衛國民黨政權,是因連案引發基本盤的同仇敵愾。不過,以軍公教的理性特質,要受到單一與突發事件而改變投票導向,恐怕失之簡化。祇是,「十八趴」爭議發酵後,帶給政學界回頭思索影響五都因素a時,可能要加入「十八趴」的變項,重新評估其所帶來的威力。
政策買票,藍綠都曾採用
台灣軍公教總數約有八十萬之譜,並不是超大的族群,但他們的福利經常惹來不小爭議;不論退休所得、優惠存款、軍教課稅、軍教調薪等,他們都成為制度下被「污名化」的一群。由於他們屬性特殊,藍綠政黨都特別喜歡「籠絡」。
軍公教族群的特質相去不遠,他們通常較為保守、理性、冷靜,不喜歡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政治喜好與政黨立場;他們大多安於現狀,珍惜既有的資產與價值;他們不任意揮霍,而是節儉、善於儲蓄。然而,他們也是中產階級的意見領袖群,甚至在家族中的影響力頗強;換言之,他們具有左右選票的能力。
軍公教在威權時代,分別由國民黨特種黨部予以組織化,包括社交、動員、聯誼、選舉等,都透過這樣的系統。民主化之後,軍隊、公務與學校機關已被明文禁止黨派化,但為因應特殊情況,仍然有其組織。由於軍公教人員表面看來屬於「乖乖牌」,讓執政者誤認祇要施與恩惠,就能取得該族群的支持,因此都想要「政策買票」來囊括這塊大餅。
由於軍公教民心之向背,足以撼動政權的傾倒,但是這個族群並非僅以「調薪」或「恩惠」就能收買,他們認為政府的信用、廉能、依法行政,才足以提供軍公教對於公平與理想社會的期待。以「十八趴」而言,這是政府與他們的信用契約,任意毀約是不義之舉,扁政府就是如此而終至下台。
順了民情,逆了軍公教意
改革軍公教退休所得制度,朝野皆曰可行,但扁政府時代是朝「肥大官、瘦小吏」修正,改革手段粗糙、過程是「敲鑼打鼓」的民粹,完全不合軍公教低調風格;而且扁是在連任後就舞動大刀,予人「過河拆橋」之感,祇為成就「台灣之子」的美名。過去扁政府因官員換人如走馬燈而被詬病,黨內高層輪流在政府機關「沾醬油」,現在十八趴領得不亦樂乎,令人感到不平。
馬政府上台,政策改革如果祇求正義而不為選票計,也難說服大眾。例如去年五月原本就要通過「軍教課稅」,卻延到五都選後,這中間是否有先計算過選票的得失,採取選擇三十七萬軍教所延伸出去的效應為優先,頗有玄機。但這祇是短期,中長期還是必須尋求賦稅公平,否則難以向大眾交代。也因此年初修法才伴隨「課多少、補多少」的補償措施。
但由於軍教課稅的補償方式,並非完全都回饋到當事人身上,馬政府想安撫反彈,公開表示軍公教可能「加薪」的訊息,有如「胡蘿蔔與棍棒」的策略。雖然馬政府希望藉此能有「點火效果」,但過去僅八到十一%的企業主願意跟進,而且還不到政府調薪三%的幅度,這就又讓非軍公教眼紅,甚至直喊鐵飯碗還加什麼薪。
馬政府左右為難的窘境還不止於此,十八%優存爭議一出,馬英九為平民怨又說要修法改革,附和綠營的「排富條款」與「所得替代率」,考試院長關中直指這是「政治性決定」,顯然馬已有選票壓力。而這種作為卻「順了民情,逆了軍公教之意」,不少藍營基層受到衝擊,也暴露府院高層之間沒有完整的細部溝通。
其實,軍公教是相對明理的族群,怕的是政府出爾反爾、多頭馬車。要課稅,祇要符合公平正義,他們不太會去貪圖不義之財;要調薪,祇要能配合經濟景氣與政府財政,軍公教不會因不調薪而埋怨;要給「十八趴」,祇要能配合社會現實,在政府信用為前提下,軍公教也不會上街吵鬧。
但是,若政府瞻前顧後、躊躇猶豫、政策反覆搖擺,甚至替政府背負罵名或挑起階級對立,那麼軍公教的怒吼,就會如濤濤江水,一瀉千里。
※延伸閱讀:
軍公教不反改革 反對被污名化
藍綠臉皮一樣厚 道德祇剩十八趴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46期】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