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頭痛,不能只靠止痛藥

作者:陳豐偉╱名家專欄之陳豐偉電子報
會來精神科看診的病人,往往伴隨長期頭痛,有些人已經做過腦波或其他檢查(甚至電腦斷層)找不出問題,有些人長期服用止痛藥、甚至不定期到診所打止痛針卻越來越嚴重,心情與睡眠跟著變糟。跑了許多醫院後,最後才輾轉來到精神科看診。

十二月二十一號的 HealthDay News 採訪美國知名的家庭與預防醫學醫師,提到「頭痛」正在透露你身體的內在訊息。當然,可能是嚴重的身體疾病。但如果排除身體狀況後,最常見的還是「壓力」造成的肌肉緊繃,引發「壓力性頭痛」。
「壓力性頭痛」來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反應身體承受的壓迫與傷害。例如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飲水量不夠、眼睛疲勞、工作姿勢不良。當然啦,在台灣,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壓力過大、以及無法掙脫的家庭內部壓力,可能是最常見的遠因。
偶發性、中輕度的頭痛,吃顆止痛藥無妨。但如果一星期出現三、四次以上就得注意了。如果連續每天大量服用,「普拿疼」容易傷肝,一般消炎藥會傷腎、傷胃,這都是社會大眾十分瞭解的常識。如果嚴重到常打針或喝含「可待因」(codeine)類藥水,常產生「成癮性」。常吃止痛藥,也可能會讓頭痛更嚴重。如果你因為其他身體問題必須服用止痛藥,也只好攤攤手、無可奈何。但如果因為「壓力性頭痛」長期服藥,就不見得划算了。
怎麼判斷可能是「壓力性頭痛」?要先排除突然猛烈爆發的劇烈頭痛,或伴隨發燒、意識不清與其他神經學症狀,這通常代表有其他更需要注意的身體問題。也要排除典型的偏頭痛(通常單側、怕光怕吵、常噁心嘔吐、爬樓梯時加重)----不過,偏頭痛也常伴隨壓力性頭痛,有時需一起治療。壓力性頭痛通常像是鉗子夾住、像是戴了緊繃的浴帽,整個頭部環狀地緊緊被壓住,有時會因為壓力或「預期發生的壓力」而加重,會影響手邊的事情,但還不至於嚴重到讓事情完全做不下去。
「壓力性頭痛」通常會持續半小時以上,可以每天出現好幾小時,吃止痛藥會好一段時間,注意力集中時可能會好一些,有些人一下班頭痛就變嚴重。女性出現「壓力性頭痛」的比率比男性高,常在青少年期就出現,20-40歲是好發年紀。「壓力性頭痛」常引發嚴重憂鬱、失眠,甚至痛苦到想自殺的程度。而憂鬱與失眠也會惡化頭痛。這是「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但實務上就是一起治療才會更快好轉。
「壓力性頭痛」往往有潛在的憂鬱、焦慮症狀。何時需要看精神科(身心科)呢?當你察覺自己好像止痛藥成癮、頭痛已經嚴重影響工作或生活,或你覺得已經無法靠自己來舒緩壓力、改變生活形態時,藥物或心理治療對你可能會有幫助。當然,多運動、學瑜珈、氣功、靜坐等放鬆方法,減少工作時間、增加休閒娛樂以及多跟好友相處,都可能會有效。藥物可以幫助你在最嚴重時穩定下來,阻斷憂鬱與頭痛的惡性循環。接下來,還是要讓屬於你自己的心靈與修復能力發揮出來才好。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