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牛致死 台灣第一例!

文/林瑩秋
台灣驚傳第一個新庫賈氏病死亡案例!同時,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傳統庫賈氏病發生率比去年同期暴增一倍。而且土壤、水、牛奶、奶粉都可能是傳染途徑,連帶骨牛肉、牛舌都找得到致病的毒蛋白……。這些發現,難道還不能讓政府反省開放美牛進口的政策到底對不對?

兩個多月前,台灣出現第一個「極可能」的新庫賈氏病(俗稱狂牛病)死亡病例。因病患青少年時期曾在疫區英國住過十年,回國發病後,家屬堅決不願做切片檢查,死亡後也不願做大體解剖,所以無法稱之為「確診」病例。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庫賈氏病的診斷要件比對,這個病例是新庫賈氏病致死的機率高達九五%,已被英國庫賈氏病友協會CJD Support Network列入新增病例,成為台灣第一個狂牛病例。
根據英國CJD協會在今年十一月公布的最新監測數字,目前全球共有一七四個新庫賈氏病病例,只有四個還活著。死亡病例中一一九個「確診」,五十一個「極可能」。今年新增三個死亡病例,一在日本,一在香港,另一個在台灣,全部出現在亞洲,但病患也全部都有英國接觸史,所以統計數字都掛在英國帳上。
台灣出現第一個狂牛病死亡病例,立刻引起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高度警戒,正審慎評估該如何因應。因為一年前,國安會前祕書長蘇起主導,跳過立法院,和美國簽定開放敏感部位牛肉進口的台美牛肉議定書,引起軒然大波,即使馬英九總統親自打電話給國民黨立委表達關切,朝野立委也不敢為蘇起背書。後來迫於美方、進口商的強大壓力,仍開放「帶骨牛肉」進口,牛舌也被衛生署解釋「不是內臟」而放行。衛生署全程站在第一線回應民意,被罵得最慘,所以這次疾管局絲毫不敢大意,嚴陣以待。
政府到底做了什麼? 第一批牛肉嚴格檢驗後就失去戒心
開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台灣已經一年,這些出現在高檔餐廳的食材,又在美國商會和各大飯店強力促銷下,已成台灣饕客口中的珍饈,但吃下去真的沒有問題嗎?除了第一批進口的帶骨牛肉,在眾目睽睽下接受最嚴格的檢驗,但在台灣根本沒有能力檢驗狂牛症的技術下,台灣卻已出現第一個新庫賈氏病死亡案例。這或許也提醒我們,該重新回頭去檢視政府到底做了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來,醫界對新庫賈氏病的研究,有更進一步的發現。不過,還是先認識一下在牛身上發病的「狂牛病」,和在人身上發病的「新庫賈氏病」有多可怕,又是如何從動物傳染到人的身上,才能了解新科學證據對你我有何意義。
得病後果有多嚴重? 腦組織被啃噬,發病後快速死亡
目前醫界把庫賈氏病(海綿狀腦病變)分成四類:「散發型」可能是偶發性,由人體自行產生變異普力昂蛋白;「遺傳型」在一百個案例中約有四例;「醫源型」是在醫療行為中因器械被汙染或輸血而得病;而「新型庫賈氏病」則可能是食用患有狂牛病的牛肉產品,病從口入。庫賈氏病平均死亡年齡六十到六十五歲,新庫賈氏病則是廿九歲。(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61期財訊雙週刊)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