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敕令」與「先知之城」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傳播範圍最廣的宗教,它由猶太教脫胎換骨而來。西元元年前後,猶太教內部分化為4個宗派:撒都該派、法利賽派、奮銳黨和艾賽尼派,基督教極有可能是由艾賽尼派猶太教發展而來。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西元1世紀的猶太人耶穌。耶穌在歷史上眾說紛紜,但下面幾點則可以肯定:耶穌是猶太人、生活在西元1世紀初、30歲左右在加利利和猶太各地傳教、曾收12門徒、遭到猶太教上層的嫉妒與迫害,最後以反羅馬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From: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在西元1、2世紀時,羅馬的統治者認為基督教無非是不大討人喜愛的猶太人的一種教派,因此基督教和猶太教一樣遭到羅馬統治者的壓制。當時的羅馬帝國信仰集古希臘和古羅馬眾多神邸的多神教,因此篤信一神論的基督教顯得特別另類。而且早期的基督教徒多是貧苦之人,由於他們具有明顯的反抗意識,不與統治階級合作,因此多次遭到羅馬統治者的迫害,如在戴克里先時代,基督教就遭到了自稱羅馬舊神朱庇特之子的皇帝的瘋狂壓制。不過間或也有一些皇帝對基督教採取了寬容的態度,使得到3世紀時基督教徒有600多萬。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教徒的成分也發生了變化,教義也更趨向於順從統治階級,統治階級也開始瞭解基督教。
君士坦丁大帝執政後,他發現基督教對於信奉「多神」的羅馬來說是一種造反和破壞的力量,而在基督教內部卻有一股統一的和有組織的力量,耶穌的精神在全羅馬帝國甚至在帝國範圍以外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自由結合的團體契約,它提供了道義上團結一致的惟一希望。於是,君士坦丁大帝在他必須統治的偏見者和追求私利者的巨大混亂之中,看到了這種團結一致的希望,只有這種希望,才能為組織意志提供便利。於是在313年,君士坦丁和東部的奧古斯都李基尼烏斯聯合頒佈了《米蘭敕令》,其內容是:「……我們在此前發佈的一些意在敦促大家崇敬諸神的敕令已使許多基督教徒陷於危險和苦難之中,其中許多還喪失了性命,……至今不能參加任何正常的公眾宗教活動,為此我們本著一向寬大為懷的宗旨,決定對那些不幸的人格外開恩。……我們希望我們的寬容將會使得基督教徒們在他們所崇拜的神前禱告時勿忘為我們的安全和繁榮、為他們自身以及為共和國祈禱。」
君士坦丁放開對基督教的限制絕不是為了使它成為正式的國教,但是他制訂的法律和其他的政策都有力地促進了它的發展。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他頒佈法令賜予基督教以諸多特權,如教會有權接受遺產和捐贈,教會神職人員能夠豁免賦稅和徭役,信奉基督教還成了晉升國家高級職位的一條捷徑。他本人還建造了多座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等。經君士坦丁之後,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動搖,開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惟我獨尊的時代。
西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更是將基督教正式定為國教,並開始禁止其他宗教進行宗教儀式,基督教開始顯現出了「排他」性。392年,以德奧菲羅斯主教為首的基督徒縱火焚燒了塞拉皮斯神廟,30多萬件的希臘文手稿毀於一旦;狂熱的基督徒在這裡還殘忍地殺害了古代世界惟一的一位著名的女科學家希帕提婭——亞歷山大繆塞昂學園最後一位重要的人物、當地新柏拉圖學派的領袖。這段時期是基督教成長的最佳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裡,原有的羅馬神廟被拆毀或改成教堂,奧林匹克運動會被取消……羅馬帝國終於變成了基督教帝國。從西元6世紀起,基督教開始迫害猶太教,歷次十字軍東征基督教徒都把猶太人與穆斯林同樣視為敵人
其後的1000年,基督教逐漸四處傳播,遷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亞細亞和拜占庭接受了基督教。在北方、東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統的不同民族也通過拜占庭教會接受基督教。傳教、開化和殖民這3種活動往往配合進行,因此,代表較先進文化的傳教士往往給許多較後進地區帶來重要變化。然而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基督教受到了嚴酷的考驗:它早期的勢力範圍巴勒斯坦、敘利亞、小亞細亞、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區已經伊斯蘭化;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脅;俄羅斯淪於蒙古可汗(信奉薩滿教)及匈奴金帳汗的統治之下,隨之安瓦爾人、匈奴人、蒙古人和土耳其人也先後侵入西方,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
隨著古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也同時一分為二,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為中心的東正教和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東西對峙。在西歐文明的重建過程中,羅馬主教乘機提高自己的地位。格里高利一世極力擴展羅馬主教的權勢,西方的主教中惟有他可以稱「教皇」,成為西方教會公認的領袖。為與之抗衡,君士坦丁堡主教也在595年自稱「普世牧首」(也譯作「宗主教」)。雙方日益激化的矛盾終於導致了分裂,1054年,遭受了嚴酷考驗的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
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又使基督教產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義宗、歸正宗和其他各種教派。19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史上的「偉大世紀」,在這個世紀裡,基督教被傳到世界各地。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