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爆發後的文明:小島也能出頭天

左岸文化編輯:許越智
冰島,這個面積約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十萬左右的小島,這個本來讓世人稱羨,引以為小而美又富裕的完美國家,不料在這幾年卻成為世界危機的警鐘,一個是金融秩序的危機,一個是環境的危機。

首先,在二○○八年因為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這個靠金融借貸與外國投資的小金磚,一夕之間經濟崩盤、瀕臨破產。這一事件不僅讓小國經濟神話破滅,也連帶讓投資冰島的周邊各國陷入危機。此外,這幾天冰島又躍上國際媒體版面,原因是其境內的艾雅法拉冰河火山爆發,造成歐美航空全面停擺,除了旅客受到影響,各個需要靠航運運輸的產業也蒙受極大的損失。
這兩個危機讓冰島再次成為世人囑目的焦點,也讓我們不禁回首在歷史上有幾個誕生於火山的小島文明。
小島應當是富裕的。在我們的時代,因為海上貿易量龐大,島嶼有本錢成為中繼站與商業網路上的中心點。我們很容易以為小島的這些特別優勢是常態,或是墮入慣見的常態,以為熱帶島嶼都是樂土。但事實上,小島在人類歷史上往往被迫處於貧困和不安全的狀態,因為面積有限,所以食物生產不足,因為孤立,所以不易取得外來的供給;攻擊會從海上來,所以島民必須保持警覺。按照史學家布勞岱爾的形容,小島不是「飢餓的世界」就是「生活朝不保夕的牢籠」。如果能夠保護自己不受侵略,小島就可能培育特殊的文明。
與冰島相同,夏威夷與復活島文明都是從火山地形中孕育出來。從歐洲人十八世紀記述的文獻,我們知道當時夏威夷的農業已經非常發達,農田整齊得近乎雅致,栽種芋頭、麵包果、甘藷、甘蔗、椰子,整齊的田畝外還有魚池。此外還有如廟宇之類的文明建築。
夏威夷的文明主要是利用其多樣的環境資源:高地、沼澤與海岸。復活島卻不一樣,它的面積只有一百六十六平方公里,地形起伏也不大,最高點只有四百餘公尺,沒有深谷、肥沃區、沼澤。在這麼貧乏之地發展出的文明反而讓人稱讚。最讓人驚奇的是他們的書寫系統「隆戈隆戈」(Rongorongo),整個太平洋島嶼世界都找不到先例,而且神祕的是,現存的少數幾件碑銘至今仍沒有一件解碼成功,可見是在地原創。此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們的巨石雕像。每個巨石都在三十噸到四十噸之間,在火山口下的石場鑿形、雕刻、打磨,最後再拖行到定點直立。估計每個雕像採石與雕刻工作得需要三十個人工作一年,完成後拖行與直立的工作則需要九十人工作三個月。雖然最後復活島文明可能是因為自然災害或糧食不足而結束,但屹立不搖的巨石像能堅固地保存至今,仍是讓人驚奇。
最後一提的小島文明,可稱之為近代西方文明的源頭:克里特島。如果詩意一點地說,此地可以說是「樂園的殘骸」。以小島而言,克里特島算是「大」的,總面積為八千二百八十八平方公里,但是島上是三分之二不能耕種的山,它是全歐洲最多岩石,景觀最荒蕪的地方。二十世紀初科諾索斯宮殿出土後,世人也看到了三千年前的克里特文明:宮殿寬廣、裝飾耀眼、壁畫上還顯示著豐饒的花園、果園以及饗宴。
不過根據考古資料,克里特的繁榮都是與強硬的環境、粗礪的土壤、險惡的大海搏鬥而得來的,而且還必須仰賴嚴格的食物管制。克里特的主要商業活動為對外貿易,有四平八穩的船隊來運送貨物進出口,有專業的商業人員記錄這些業務。宮殿不是為了擺設奢侈品,而是為了儲糧。糧食要集中到這裡,然後再分配給大多數人。後人看到的如迷宮般的長廊,根據傳說是其中囚禁一隻吃人怪,其實是為了存放巨大的原料罈。宮殿外有中產階級的住宅,居民享受細薄如瓷的陶器,也在華麗的澡堂休憩。
克里特的農人是糧食分配的最末端──雖然糧食也是他們生產的。居民平均壽民不到四十,環境變化無常,同冰島一樣面臨著火山爆發的威脅。克里特島靠著分配資源的方式來維持經濟、艱苦創造出的文明後來傳到希臘,然後再傳給西方世界。
克里特之後,航運規模越來越大,世界航線大開,小島也在世界史上扮演一種文明匯集、融合、再創生的關鍵之地,直到近代,冰島、臺灣、香港、新加坡都顯示出這樣一種特色。另一方面來看,這段時間在冰島所發生的金融危機與自然災害,也顯示著在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球村,無論多小的國家,都會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