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蚱蜢遇見紡織娘

文字、圖片:魯志玉╱科博電子報
「草叢裡,一隻小蚱蜢遇見紡織娘。小蚱蜢說:「咦!妳是誰,怎麼長得好像我的家人呢?」紡織娘說:「哦!我是你的表姊紡織娘,我們同屬直翅目的大家族,但是仔細看看,我倆還是有不同之處哦!」小蚱蜢東看西看,說:「怎麼看都很像耶!」紡織娘說:「請注意看看我的觸角,是不是比你的要細且長得多?」小蚱蜢說:「真的,我的觸角粗粗短短的。」紡織娘又說:「還有,我們家族男生唱歌的方式也和你們蚱蜢家族不太一樣哦!我們是用前翅的左右翅互相摩擦發聲的…」,小蚱蜢接著說:「我知道了!我們蚱蜢是用後腿和前翅摩擦發聲的!對吧!」紡織娘說:「你注意到了喔!這樣下次你就不會認錯了。」

這個小故事說明了直翅目的蝗蟲 (俗稱蚱蜢) 與螽蟴 (俗稱紡織娘) 的簡易區別方法。有時候,小朋友把草地上蹦蹦跳跳的蟲子都稱為「蚱蜢」,可是仔細一看,有的「蚱蜢」觸角短短的,有的卻很長,原來觸角細長的並非蚱蜢,而是螽蟴。如果再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兩者的發聲方式也有不同。
螽蟴是有名的鳴蟲,其鳴聲有如紡織一般,因此又稱為「紡織娘」。但通常發出鳴聲的「紡織娘」是雄蟲而非雌蟲。為了求偶和威嚇敵人,螽蟴利用右翅的彈器摩擦左翅基部特化的弦器,再透過鏡膜共鳴發出引人注目的聲音。
同屬直翅目的蝗蟲也會發出鳴聲,但是由於種類繁多,發音方式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蝗蟲是以腿節與前翅摩擦發音,但也有少數種類利用前後翅互相摩擦或大顎摩擦來發出聲音。
下次在草地遇見「蚱蜢」,不妨觀察一下,牠到底是蝗蟲還是螽蟴。有興趣的您,也別忘了到本館「鳴蟲特展」,藉由直翅目的鳴蟲標本,學習如何辨識牠們的異同和瞭解牠們的發聲構造喔!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