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胚胎幹細胞

資料來源:賴秀玉
有些研究人員針對幹細胞做研究,目的為重建組織結構,期望能參仿身體某些部位可以自然癒合的過程來尋找重生重要器官的方法;而有些研究人員則將目標鎖定在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上,這類細胞可以自行更新,適度產生所有特定的細胞型態,他們好奇的是,這些細胞是如何作用的?它們是如何產生新組織?又是在哪個階段能夠決定它們能形成什麼樣的細胞型態?
From:Ohayo元氣健康報

一般相信重生的組織是回覆到了較年輕的階段,然而,近期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重生的細胞並沒有變得比較年輕,因為如果這是真的,這些細胞在個體內的分裂速度理論上應當比較快,因為年輕細胞的分裂速度是比老細胞來得快的,不過研究人員發現事實卻非如此。
華盛頓大學生物學教授Gerold Schubiger及技術人員Anne Sustar利用果蠅幼蟲之成蟲盤或成蟲芽(imaginal discs)來研究再生系統,成蟲盤為幼蟲扁平內腔中由上皮袋包裹著的薄圓形組織,它負責傳遞遺傳訊息,決定果蠅成蟲體內的組織發育。而每個成蟲盤中有極少數的細胞會改變組織最終的命運,例如:原本應重生腿部結構,反而長出翅膀結構,類似這樣的型態改變已知稱為轉決定作用(transdetermination),而研究人員證實了有少部分的這種細胞是具有發展潛力的,就如同幹細胞之潛力一般。
以果蠅為例,重生及轉決定作用開始於腿部成蟲盤弱點處,當一項信號基因活化一項選擇者基因後,便在類幹細胞區域開始了翅膀發展的過程。Schubiger表示:「在所有的生物體中,選擇者基因可以活化或壓制其他促進不同器官產生的基因,研究人員想知道的是,這些細胞是在何時、何處及如何改變它們的命運的。」
Schubiger表示:「有許多例子顯示,這些信號基因會造成幹細胞改變其最終命運,如:老鼠體內大量表現信號基因將使一種肺細胞轉變為腸細胞,因此,瞭解這些信號基因的功能是釐清幹細胞如何決定其最終命運的重要關鍵。」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